• qióng
  • ji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óng jiā fù lù

成语解释: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出门事宜

繁体字形:窮家富路

英文翻译:practise thrift at home but be amply provided while traveling

穷家富路的意思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富:1.财产多(跟“贫、穷”相对):富裕。富有。富户。农村富了。2.使变富:富国强兵。富民政策。3.资源;财产:富源。财富。4.丰富;多:富饶。富于养分。5.姓。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成语评论

穷家富路”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提醒人们:在家过日子要节俭,但出门在外时要舍得花钱。比如一家人为了攒钱买房,平时省吃俭用,连外卖都很少点;可一旦计划去外地旅游,就会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预算,避免因为突发状况(比如车票改签、临时住宿)而手忙脚乱。这种“对内紧,对外松”的智慧,其实是在平衡风险与安全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穷家”?难道不能一直过宽裕的生活吗?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小王每月工资8000元,如果在家时大手大脚花掉7500元,那么遇到老家亲戚生病需要支援、或是自己突然失业的情况,就会陷入被动。而如果他每月存下3000元,哪怕出门旅行时多花2000元,也能用存款兜底。这就是“穷家”背后的风险控制逻辑。

那“富路”具体怎么操作呢?我有个朋友去西北自驾游的经历很典型。他提前查攻略时,发现有些偏远地区加油站间隔远,于是特意多带了一桶汽油;路过小镇看到药店,又补充了肠胃药和创可贴。虽然这些东西最终没用上,但他说:“多花的这几百块钱,买的是整个旅程的踏实感。”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选择,正是“富路”的生动体现。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需要更灵活的运用。比如年轻人租房时,与其盲目追求“穷家”而选择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不如适当提高居住预算,毕竟健康才是长远发展的本钱。再比如出差时,与其为了省几十块钱坐红眼航班导致第二天工作状态差,不如选择时间合适的班次。关键是要区分“必要保障”和“无效挥霍”。

现实中,很多人其实在反向实践这个道理。比如邻居张阿姨,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空调24小时开着,但送女儿去大学报到时,为了省一晚住宿费,硬是带着孩子在火车站打地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反而增加了生病风险和精神损耗。可见,“穷家富路”的本质不是抠门,而是把钱当作解决问题的工具。

换个角度想,移动支付普及的今天,“富路”有了新内涵。以前人们揣着现金怕被偷,现在可以设置电子钱包的专项旅行基金;过去担心异地取款手续费,如今手机银行就能实时转账。但核心原则没变:提前为未知状况预留弹性空间。就像背包客常说的:“装备的重量要计较,但保命的东西不能少。”

说到底,这个流传千年的生活哲学,教我们的是资源的动态分配。它既不是鼓励铺张浪费,也不是要求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强调在不同场景下切换思维模式。就像春天的农民会吃掉存粮,但一定会留足种子——有些钱要花在当下,有些则要投资给未来可能的需要。找到这个平衡点,或许就是现代人解读“穷家富路”的最佳方式。

穷家富路的造句

  1. 造句 俗话说,穷家富路,出门应多带些钱。
  2. 造句 所谓穷家富路,所有可能用得上的物资,都得带上。
  3. 造句 穷家富路,你在外面,难保有用钱的时候……对了,你什么时候走?
  4. 造句 另外还有七两银子,穷家富路,可以说把家里的钱都带着了,免得余则成用钱的时候,没钱可用。
  5. 造句 常言道穷家富路,身上有钱脸上有光,少年也第一次体验到这金钱的好处,吃饭住店便底气十足,店小二也是满脸笑容迎来送走。
  6. 造句 并不是他们要如此奢华,所谓穷家富路,在外面当然要吃住好一点。
  7. 造句 没点钱怎么行,穷家富路,这点道理你应该懂的。
  8. 造句 这些东西中绝大部分是帐篷,穷家富路,庞春没舍得丢掉。
  9. 造句 林家说不上富裕,但本是穷家富路的思想,还是让林成带上了不少的钱。
  10. 造句 萧家鼎心想,穿越到唐朝的第一天,可不能委屈了自己,所谓穷家富路嘛,就住住这传说中的上房,看看是什么样的。

"穷家富路"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