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óng jiān jí è
成语解释:穷:极。形容极其奸诈凶恶
成语出处:宋·苏轼《缴词头奏状·吴荀》:“如惠卿、汲,穷奸极恶,不待臣言而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坏人
繁体字形:窮姦極惡
英文翻译:The poor and the evil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奸:1.奸诈:奸笑。奸计。老奸巨猾。2.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奸臣。3.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奸。内奸。为党除奸。4.自私;取巧:藏奸耍滑。这个人才奸哪,躲躲闪闪不肯出力。5.奸淫:通奸。强奸。
极:1.顶点;尽头: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2.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南极。北极。阴极。阳极。3.尽;达到顶点:极力。极目四望。物极必反。极一时之盛。4.最终的;最高的:极度。极端。极量。5.“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6.姓。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提到“穷奸极恶”,许多人会联想到极端恶劣的行为或人物。但这个词本身存在争议——它是否是“穷凶极恶”的误写?我们先从实际用法切入。比如:“这伙人抢劫老人、拐卖儿童,所作所为堪称穷奸极恶。”这里直接点明了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坏人吗?”其实不然。比如描述自然灾害时可以说:“台风过境后,洪水穷奸极恶地吞噬了整个村庄。”这种用法将自然力量拟人化,强调破坏力的极致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的争议性本身就有讨论价值。语言学家王教授曾指出:“语言是流动的河流,大众接受度决定了词汇的存续。如果‘穷奸极恶’被广泛使用,它就可能获得合法地位。”这种动态演变过程恰恰体现了汉语的生命力。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的运用关键在于语境匹配。比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暴君:“他用穷奸极恶的手段镇压起义,连三岁孩童都不放过。”这里既符合时代背景,又强化了人物残暴形象,比单纯说“非常残忍”更具冲击力。
回到核心问题:“如何把握这类成语的使用尺度?”建议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确保读者能理解其强化语气的功能,二是避免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存在争议的变体。就像做菜放辣椒,适量能提味,过量则适得其反。
观察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真正“穷奸极恶”的行为往往伴随着系统性的恶。比如某诈骗集团通过洗脑话术榨干老人积蓄,这种有组织、持续性的恶行,确实比临时起意的偷盗更贴合成语的内涵。
在创作实践中,不妨尝试对比手法。比如:“比起街头小偷小摸,那些利用慈善名义敛财的伪君子,才是穷奸极恶的社会毒瘤。”通过对比凸显“极致之恶”的特征,让读者自然领会成语的适用场景。
语言就像工具箱,每个成语都是特定场合的工具。用“穷奸极恶”形容突破道德底线的恶行,用“罪大恶极”描述法律层面的重罪,用“丧心病狂”侧重心理异常状态——精准选择词汇,能让表达更具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