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ì yǔ wū yán
成语解释:秽:污浊,肮脏。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下流话
繁体字形:穢語汙言
英文翻译:Foul language
秽:1.肮脏:秽土。污秽。2.丑恶:秽行。秽事。3.田中多草:芜秽。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污:1.浑浊的水,泛指脏东西:粪污。血污。去污粉。2.脏:污水。污泥。3.不廉洁:贪官污吏。4.弄脏:玷污。污辱。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在汉语中,“秽语污言”常用来形容粗俗、不雅的言辞。比如成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就生动地描绘了语言不干净的人难以说出高雅的话。这类成语有什么实际应用场景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职场故事:同事开会时总喜欢用低俗笑话活跃气氛,结果反而让团队氛围变得尴尬。这时候有人私下提醒他:“你这可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改改说话方式才能赢得尊重呀。”
有人可能会问:这类成语是不是只能在批评他人时使用?其实不然。比如“满口喷粪”虽然字面刺耳,但用在自嘲场景反而能化解矛盾。比如朋友聚餐时不小心说错话,立刻拍着大腿笑道:“瞧我这满口喷粪的毛病又犯了!”这种用法既承认错误,又避免了过度严肃。
这类成语的趣味性究竟从何而来?我发现它们往往通过夸张的比喻传递信息。就像“驴唇不对马嘴”原本形容说话跑题,现在年轻人会用它调侃网络聊天中的跨频道对话。这种古为今用的转换,恰恰体现了语言的鲜活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成语要把握分寸。去年参加读书会时,有位老先生用“满嘴跑火车”评价年轻讲师的创新观点,结果引发激烈争论。这提醒我们:语言的力量像双刃剑,用得好能活跃气氛,用不好反而制造隔阂。
现代社交中,秽语类成语正在经历有趣的变化。网络用语“键盘侠”虽然不算传统成语,但继承了相似的语言特征——用生动形象代替直接指责。这种演变说明,人们对语言趣味性和警示效果的追求从未改变,只是表达方式更贴近时代脉搏。
当我们站在语言发展的长河边观察,会发现秽语污言类成语就像河底的鹅卵石。它们或许棱角分明,但经过时光冲刷,最终会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特殊符号。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否懂得在适当场合,用恰当方式让这些“语言鹅卵石”发挥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