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lì nǎi chuī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稱薪而爨,數粒廼炊
英文翻译:A few grains are for cooking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秤”。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爨:1.烧火煮饭:分爨。分居异爨(旧时指弟兄分家过日子)。2.灶:执爨。3.姓。
数:[shù]1.数目:次数。数额。2.几;几个:数次。数日。3.天数;命运:气数。在数难逃。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首先产生了自然数(正整数),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零、无理数、负数、虚数等。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6.指数学:数理化。[shǔ]1.点算:数数(shù)。数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数得上。数一数二。3.责备;列举错误:数说。数落。[shuò]屡次:频数。
粒:1.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豆粒儿。米粒儿。盐粒儿。颗粒。微粒。2.用于粒状的东西:一粒米。三粒子弹。
乃:1.是:失败乃成功之母。2.连词。于是:因时间仓促,乃作罢。3.副词。才:唯虚心乃能进步。4.文言副词。竟:乃至如此。5.文言人称代词。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炊:1.烧火做饭:炊具。炊烟。2.姓。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小明为了策划一次周末野餐,花了两天时间反复纠结帐篷的颜色、餐垫的材质,甚至计算每片面包的热量,结果出发当天才发现忘记带打火机。你看,他是不是像极了“称柴火时斤斤计较,煮饭时一粒粒数米”的人?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状态?比如职场中常见的现象:同事A为了PPT的字体大小调整了20次,却忽略了内容逻辑是否清晰;邻居阿姨为了省5毛钱跑三家超市对比菜价,却忘了时间成本更高。这些行为看似认真,实则模糊了重点,反而让效率大打折扣。
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这种情况?不妨试试“二八法则”——用20%的精力解决80%的核心问题。就像装修新房时,与其纠结踢脚线用1厘米还是1.2厘米,不如先把水电布局规划妥当。毕竟没人会拿着尺子验收你的踢脚线,但漏水问题却能让整个家泡汤。
有人可能会问:细致难道不是优点吗?当然!但就像做菜放盐,适量提鲜,过量坏事。我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程序员老张的工作方式:写代码时允许自己暂时忽略格式问题,先用便签记下需要优化的细节,等主体功能完成后再回头打磨——这种分阶段的智慧,既保证效率又不失严谨。
观察周围那些真正高效的人,他们都有个共同点:懂得区分“必须精准”和“差不多就行”。就像登山时,检查氧气瓶容量必须精确到毫升,而背包上的装饰扣是否对称其实无关紧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抓大放小或许比盲目追求完美更重要。
下次遇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不妨先问自己:这个细节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关键部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学学草原上的狮子——捕猎时全神贯注盯着羚羊,绝不会为踩倒几株野草而分心。毕竟,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才是最珍贵的“柴火”和“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