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ēng
  • míng
  • dào
  • x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ēng míng dào xìng

成语解释:称:称道。称呼姓名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今日两贼相逢,何用称名道姓,君为芦中之事,我为船上之人,意义足亦可知,富贵不须相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稱名道姓

英文翻译:Name and surname

称名道姓的意思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姓:1.表明家族的字:姓名。贵姓。2.姓是…;以…为姓:你姓什么?。他姓张,不姓王。3.姓。

成语评论

大伙儿有没有发现啊,有些成语就像带了GPS定位似的,非得把具体人名地点标得明明白白?比如"叶公好龙"这个典故,说的就是春秋时期那个叫叶公的哥们儿,明明喜欢的是画在墙上的假龙,见到真龙反而吓得腿软。这成语搁现在用起来,可不就是专门给叶公本人定制的嘛!

哎您说为啥古人要给成语加上具体名字?咱琢磨着,这就像现在给朋友起外号——既生动又传神。比如"毛遂自荐"这个典故,要是改成"某人自荐",故事张力立马打五折。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要是有人总拿"东施效颦"损人,被说的姑娘怕是要掀桌吧?

这里头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带人名的成语往往自带故事属性。就拿"班门弄斧"来说,要是不提鲁班这位祖师爷,整个成语就失去了参照系。但您发现没?有些成语里的人物早就成了符号象征,比如"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现在谁还计较他真名叫啥?重点全在那股子韧劲儿上。

话说回来,现代社会用这些成语得讲究个分寸。前两天听人吐槽同事是"现代版守株待兔",这比喻确实够形象,但当着面说可容易得罪人。依我看呐,这类成语就像厨房里的辣椒面——用对了提味,撒多了呛人。您要是在职场里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评价领导决策,保不齐就变成大型社死现场。

最后给各位提个醒:活用成语要像炒菜看火候。比如夸人专业可以说"您这手艺堪比庖丁解牛",损人别直接说"你就是个现代叶公",换成"这事儿得讲真才实学"是不是委婉多了?说到底,语言这玩意儿就是块橡皮泥,关键看咱们怎么捏出既传神又不伤和气的形状来。

称名道姓的造句

  1. 造句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对长辈、对领导是不习惯直接称名道姓的。
  2. 造句 要知道,在我们国家,对长辈、对领导是不习惯直接称名道姓的。
  3. 造句 到家了?家里人哪有称名道姓的?
  4. 造句 我也有许多美国朋友,但是说起来称名道姓,能够拍肩膀的还是日本的朋友多,这种沟通很有好处。
  5. 造句 人在家中坐,骗子称名道姓找上门。
  6. 造句 只要相互称名道姓,就会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将两人不同姓氏表现出来的社会出身和地位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7. 造句 研祥公司还有一种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做法,同事之间必须称名道姓,不得以“某总”“某经理”称呼。
  8. 造句 对此,陈志列笑着说,“研祥不允许称呼职务,不管级别高低,都只能称名道姓。
  9. 造句 这样以后只有我们知道暗名后的真名,以后做事情就不会不敢称名道姓,但是暗名与真名的关联一定要保密。

"称名道姓"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