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huǐ xiāo gǔ
成语解释: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成语出处: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积毁消骨
英文翻译:Accumulate, destroy and dissipate bone
积:1.积累;聚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院子里积了不少水。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捏积。这个孩子有积了。4.乘积的简称。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消:1.消失:烟消云散。冰消瓦解。红肿已消。2.使消失;消除:消毒。消炎。打消。3.度过(时间);消遣:消夜。消夏。4.需要(前面常带“不、只、何”等):不消说。只消三天。5.姓。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积毁消骨”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一个非常生动的警示。比如有人长期在同事间散播谣言:“听说小李总是偷偷抢别人的客户,怪不得他业绩涨得快!”即便这些传言毫无证据,时间一长,小李的职场信誉可能就会像被虫蛀的木头一样逐渐瓦解。这就是“积毁消骨”的典型场景——持续的诋毁,终将带来实质伤害。
为什么谣言能“消骨”呢?举个例子,邻居张大妈总说街角的包子铺“用隔夜肉”,虽然她只是随口抱怨,但几个月后,这家原本生意红火的老店突然关门了。你看,当负面评价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人们很容易被“多数人的声音”裹挟,甚至懒得去验证真相。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播,正是成语里“毁”的可怕之处。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教我们“反脆弱”。我认识一位自媒体创作者,刚起步时总被人说“内容太冷门肯定火不了”。但他坚持每周做深度科普,两年后反而因为差异化内容脱颖而出。这说明面对非议时,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本身就是对抗“积毁消骨”的解药。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比古代快千百倍,但人性中的从众心理从未改变。下次听到某个传言时,不妨先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别人情绪的叠加?”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就像给自己穿上了防谣言的铠甲。毕竟,真正坚固的“骨头”,从来不是靠别人的评价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