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 shī qí lù
成语解释: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秦失其鹿
英文翻译:lose kingship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鹿:1.哺乳动物,反刍类,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的头上有角,个别种类雌的也有角,毛多为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有梅花鹿、马鹿等。2.(Lù)姓。
“秦失其鹿”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打猎的场景,但实际上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它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字面意思是秦朝丢了自己的鹿,天下人都去争抢。但这里的“鹿”真的是指动物吗?当然不是!它其实是个比喻——鹿象征政权,而“逐鹿”则代表争夺统治权。比如,我们可以用这句话形容一个公司失去市场主导地位后,竞争对手纷纷入场:“行业龙头近年决策失误,颇有秦失其鹿的意味,如今各大品牌都在加紧布局新赛道。”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偏偏用“鹿”来比喻政权?这背后其实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鹿在古代既是珍贵的狩猎目标,又因其灵动难捕的特性,被用来象征难以掌控的天下大势。就像现代人用“蛋糕”比喻市场份额一样,古人用“鹿”这个具体意象,让抽象的权力斗争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团队项目中,组长突然离职,成员们各自提出方案争取主导权,这种场景用“秦失其鹿,众人逐之”来形容就非常贴切。
这个成语在今天还能怎么用呢?不妨看看这个例子:“传统零售业在电商冲击下如同秦失其鹿,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正在上演新的‘逐鹿’大战。”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历史厚重感,又赋予了现代商业竞争的动态画面。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宏大叙事,也能用在个人成长场景。比如职场新人发现某个技术领域出现人才缺口,可以说:“当传统技能遭遇淘汰危机时,对前沿技术的掌握就成了新时代的‘逐鹿’契机。”
在我看来,“秦失其鹿”最妙的不是它对权力更迭的刻画,而是暗含的机遇警示。就像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失势反而催生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现代人面对行业洗牌时,与其焦虑“鹿已失”,不如思考“如何逐”。去年有个做传统外贸的朋友,在跨境电商崛起时果断转型,现在常开玩笑说:“要不是当初‘秦失其鹿’,我可能还在红海里挣扎呢!”这种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智慧,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留给现代人最宝贵的启示。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看似失去主导权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双面性:旧秩序的瓦解往往伴随着新机会的诞生。就像手机行业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看似是某些品牌的“失鹿”,实则为整个行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重要的是保持敏锐的嗅觉,在“逐鹿”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