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ǐ zhě xiān xíng
成语解释: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繁体字形:粃者先行
英文翻译:First of all
秕:1.秕子:秕糠。2.(子实)不饱满:秕粒。秕谷子。3.恶;坏:秕政。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先:1.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进。先例。事先。领先。争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说几句。3.暂时: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虑。4.祖先;上代:先人。5.尊称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诉我?7.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秕者先行”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本意是指干瘪的谷粒容易被风吹走,后来比喻能力不足或品行不佳的人反而先被任用。比如某公司急于填补岗位空缺,草率提拔了一个缺乏经验的新人,结果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延期,这便是典型的“秕者先行”——急于求成反而让不合适的人占据了关键位置。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这和现实中的“时间压力”密切相关。当团队面临紧急任务时,管理者往往优先考虑“谁能立刻顶上”,而非“谁最适合”。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产品发布会,可能让擅长临场应变但专业度不足的员工临时担任主讲,这种选择虽解了燃眉之急,却也埋下了后续沟通成本增加的隐患。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未必全是坏事。我曾见过创业团队让性格外向的新人负责客户对接,虽然他的行业知识尚浅,但热情的态度反而赢得了合作方的好感。这说明“秕者先行”有时能创造意料之外的价值,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就像未成熟的青苹果也能做成爽口的沙拉,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面对这种情况,普通人该如何自处?个人认为不必急于评判这种现象的合理性,而是可以将其视为职场生态的组成部分。就像森林里既有参天大树也有低矮灌木,每个位置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重要的是保持自我成长的心态——与其担心“空心的稻穗被风吹走”,不如专注让自己成为沉甸甸的麦粒。当真正的机会来临时,持续积累的人自然能站稳脚跟。
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那些初期“先行”的秕子们,如果后续不注重自我提升,往往会在更激烈的竞争中暴露短板。这就像马拉松比赛中抢跑的新手,前半程或许领先,但后半程拼的终究是持久力。职场长跑中,扎实的能力储备才是最终决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