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ū
  • g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ū gāo qì hé

成语解释: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秋天的天气

繁体字形:秌高氣咊

英文翻译:an invigorating autumn climate

秋高气和的意思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成语评论

提到"秋高气和",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秋季天空明净、空气清爽的气候特征。比如:"周末推开窗,秋高气和,连远处山峦的轮廓都格外清晰。"这里既描绘了视觉上的通透感,又传递出呼吸间的畅快体验。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形容秋天?举个对比例子就明白了。同样是晴天,"烈日炎炎"让人联想到汗流浃背,而"秋高气和"自带三分凉意。就像这个句子:"比起盛夏的燥热,我更喜欢秋高气和时晾晒衣物,布料吸收阳光的味道都更纯粹些。"

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如何运用?不妨试试这样的表达:"趁着秋高气和,把野餐垫铺在金黄银杏树下,看孩童追逐飘落的叶子,连呼吸都变得轻盈。"这里不仅有气候描写,还融入了动态的生活场景,让成语使用更自然生动。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写为"秋高气爽"。虽然意思相近,但"气和"更强调空气的温润平和。就像品茶时说的:"秋高气和的日子,连普洱的涩味都柔和了几分。"这种细微差别恰恰体现了汉语的精准与美感。

现代人总抱怨生活节奏太快,其实秋高气和正是放慢脚步的好时机。试想:清晨推开阳台门深呼吸的片刻,通勤路上抬头望见棉花糖般的云朵,这些细微体验都能成为日常的小确幸。或许我们应该像古人观察节气那样,学会感知季节馈赠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