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 xián zǒu bǎn
成语解释: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離絃走板
英文翻译:deviate from the accepted norm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缡”,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弦:1.弓背两端之间的绳状物,用其弹性以发箭:弓弦。2.乐器上经过摩擦、振动发声的线。3.钟表等的发条。4.连接圆周上两点的线段。5.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对着直角的斜边。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板:1.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板。钢板。玻璃板。2.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板儿了。3.黑板:板报。板书。4.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板。5.(板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板儿。慢板。走板。参看〖板眼〗。6.呆板:他们都那样活泼,显得我太板了。7.硬得像板子似的:地板了,锄不下去。8.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他板着脸不睬人。9.见〖老板〗。
最近公司开会讨论新项目时,小王突然拿出半年前的旧方案反复讲解。主管忍不住敲桌子:"咱们现在讨论的是智能家居系统,你这完全离弦走板了。"这个场景完美诠释了成语的本意——像脱弦的箭、走调的梆板,比喻说话做事偏离正题。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离弦"和"走板"作比喻?其实这两个意象都带有失控的意味。就像拉满的弓弦突然断裂,箭矢不知飞向何处;戏曲伴奏的梆板突然变调,整段表演都会乱套。我见过最典型的例子是邻居张阿姨,她给孙子辅导功课,从数学题讲到菜市场猪肉涨价,最后开始回忆年轻时插队经历,堪称"话题漂移大师"。
工作中如何避免离弦走板?上周市场部做汇报时,小李用思维导图把每个论点都钉在核心目标上,就像给讨论轨道装上护栏。这让我想到,现代人信息过载的环境下,保持专注力确实是门必修课。有次我写方案时关掉手机三小时,效率提升了200%,可见专注力才是防跑偏的良药。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有时需要点"离弦走板"的惊喜。去年同学聚会原计划吃火锅,结果临时起意开车去郊外露营。虽然准备不足被蚊子叮了满腿包,但星空下的夜谈反而成了最难忘的记忆。这或许就是成语的辩证之处——计划外的偏离未必全是坏事,关键要分清场合与尺度。
有年轻同事曾问我:"这个成语和'跑题'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失控的过程感。就像放风筝时突然断线,看着它歪歪斜斜消失在云层里,那种既无奈又好笑的状态,用"离弦走板"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这种语言的形象性,正是汉语最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