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ò
  • guó
  • m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ò guó wù mín

成语解释: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成语出处: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指危害国家

繁体字形:禍國誤民

英文翻译:Disaster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祸国误民的意思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误:1.错:误解。笔误。2.耽误:误点。误事。3.使受害:误人不浅。4.不是故意的:误伤。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成语评论

提到“祸国误民”,许多人会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因错误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故事。比如商纣王沉迷享乐、滥杀忠臣,最终断送商朝江山。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成语能跨越千年依然被频繁使用?或许因为它戳中了人类社会的永恒痛点——权力与责任的失衡。

举个现代例子:某地官员为追求政绩强推“形象工程”,耗资数亿建成的文化广场因设计缺陷常年闲置,财政窟窿却要百姓用税款填补。这算不算“祸国误民”?答案藏在细节里——当决策者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用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时,这个成语就找到了现实注脚。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和这个成语有什么关系?疫情期间某社区干部为保乌纱帽瞒报感染数据,导致病毒扩散,这就是活生生的教训。权力不分大小,关键在是否心存敬畏。笔者曾亲眼见过乡镇企业家盲目扩张,把三代人积累的产业半年败光,连带拖垮上下游数十家小厂,这种“微观版祸国误民”同样值得警惕。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解读。某科技公司CEO为抢占市场仓促推出缺陷产品,不仅损害用户权益,更让整个行业陷入信任危机。这说明“祸国”未必指国家,“误民”也不限于百姓,任何组织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决策透明化、建立纠错机制,或许正是破解困局的钥匙。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真正避免“祸国误民”的案例,往往有个共同特征——决策过程中留有“冷静期”。就像古雅典的陶片放逐法,给狂热民意装上刹车片。当我们在做重大决定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选择经得起五年后的检验吗?阳光下的决策,终究比阴影里的权谋更有生命力。

"祸国误民"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