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lài zì yùn
成语解释:籁:声响;韵:和谐的声音,韵律。指天然之音自成韵律
成语出处:汉·桓麟《西王母传》:“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神籟自韻
英文翻译:The sound of God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籁:1.古代管乐器。属箫类,后称排箫。2.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韵:1.好听的声音:琴韵悠扬。松声竹韵。2.韵母:押韵。叠韵。韵文。3.情趣:风韵。韵味。韵致。4.姓。
“神籁自韵”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自然而生、无需雕饰的美。比如夏夜坐在院子里,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几声蝉鸣,这种浑然天成的“背景音”算不算神籁自韵?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它没有人为编排,却自带和谐的节奏感。
有人可能会问:“人工创作的音乐能算神籁自韵吗?”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钢琴家即兴弹奏时,手指随着情绪流淌出的旋律,虽是人造乐器发出的声音,但那种未经刻意设计的流动感,反而更接近成语描述的状态。重点不在于“谁制造了声音”,而在于“是否保留自然灵动的特质”。
我曾在黄山见过这样的场景:清晨山雾未散,挑山工的号子声穿透云层,与山涧流水声交织在一起。当时突然意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碰撞出的韵律,同样具备神籁自韵的特质。这种认知打破了我原先认为“只有纯粹自然才算”的刻板印象。
生活中处处藏着这类例子。比如婴儿咯咯的笑声、咖啡店偶然飘来的邻桌谈话片段、甚至地铁里不同站台广播的错落回声。刻意寻找时反而难以捕捉,但放松下来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片段像散落的珍珠,当你不试图串起它们时,才真正显现出独特的节奏美。
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现代人总习惯戴着耳机隔绝环境声,却花钱购买“白噪音”助眠。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在用科技手段模拟曾经唾手可得的神籁自韵。这或许提醒着我们:有时候放下控制欲,允许生活保留些未经设计的空白,反而能获得更深层的愉悦感。
观察公园里写生的老人最能说明问题。他们笔下的线条或许不够规整,但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里,藏着几十年人生积淀的韵律。这种创作状态恰好印证了成语的本质——当技巧内化成直觉,表达便会自然流淌,就像山泉不会纠结该往哪个方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