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liú qì chàng
成语解释:精神气息流畅通达。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一问》:“夫弈叶承平,法守已定,庶事循习,玩猲易生,而君臣之相与如此,是以神流气鬯,天地太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神流氣鬯
英文翻译:Spiritualism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鬯:1.古代祭祀用的酒。2.古又同“畅”:~谈。
今天读到“神流气鬯”这个成语时,突然想到朋友小张的故事。去年他辞职去山里住了三个月,每天早起看晨雾、午后写书法,有天他给我发消息说:“现在呼吸都带着草木香,胸口像有清泉流过似的”。这不就是“神流气鬯”最鲜活的例子吗?
可能有人会问:“这四个字到底在形容什么状态?”其实拆开看很有意思,“神”指精神,“气”是气息,“鬯”原指祭祀用的香酒。组合起来就像把薄荷糖扔进汽水里——精神清爽得冒泡,气息通畅如饮佳酿。上周我在公园遇到打太极的老伯,他收势时那个满足的笑容,简直把这个成语演活了。
另一个常见疑问是:“这和‘神清气爽’有什么区别?”私以为“神流气鬯”更强调流动感。就像山涧活水与瓶装水的区别——前者是动态的畅快,后者是静态的舒适。比如我每次完成马拉松时,虽然浑身酸疼,但那种气血贯通、每个毛孔都在呼吸的感觉,才配得上“神流气鬯”四个字。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代人更容易体验这种状态。上周咖啡馆里有个插画师,戴着降噪耳机沉浸创作,手绘板上的线条行云流水。这种心流体验,本质上就是数字时代的“神流气鬯”。有时候专注做菜、侍弄花草,甚至专注拼乐高,都能触发类似的通透感。
有研究说大脑在α波状态下最容易进入这种境界。不过我倒觉得不必刻意追求,就像春风吹开花朵那样自然。上个月帮邻居带孩子,三岁小姑娘蹲着看蚂蚁搬家看了半小时,那种纯粹的专注,或许才是最本真的“神流气鬯”。有时候成年人反而需要向孩子学习,如何让精神像风筝线般既放松又绷紧。
最近开始尝试把这种状态“移植”到工作中。比如写方案卡壳时,我会切换成蓝色墨水笔手写大纲,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居然能唤醒新的灵感。这种通过五感切换制造的“人工通畅”,算不算现代版的“神流气鬯”?至少对我这种都市上班族来说,确实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最后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地铁上看手机的人眉头紧锁,看纸质书的人反而神情舒展。或许当我们允许信息像溪流般自然流淌,而非瀑布式冲击时,“神流气鬯”就会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常态。就像老话说的,张弛有道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