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íng
  • d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 qíng dǎo yǔ

成语解释:祈:向神求祷;祷:向神祈求。祈求日出或下雨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拳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祈求上天

繁体字形:祈晴禱雨

英文翻译:Pray for sunshine and rain

祈晴祷雨的意思

祈:1.祈祷:祈福。2.请求;希望:祈求。祈望。敬祈指导。3.姓。

晴: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晴天。天晴了。

祷:1.宗教徒或迷信的人求神保佑:祈祷。祷告。2.请求;盼望(旧时书信用的敬辞):为祷。至祷。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成语评论

祈晴祷雨”这个成语听起来挺玄乎,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古时候有个村子连着下了一个月的暴雨,庄稼全泡烂了,村长带着大伙儿在龙王庙前烧香磕头,嘴里念着“老天爷快放晴吧”,这就叫“祈晴祷雨”。说白了,就是人们用仪式感的行为试图改变自然现象,虽然现在看有点迷信,但背后藏着古人面对未知的无奈和期盼。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放到今天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公司遇到市场寒冬,老板不研究数据反而天天开会喊口号,员工私底下吐槽:“这简直是现代版祈晴祷雨。”这里既保留了“试图用非理性方式解决问题”的本意,又多了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或许因为它戳中了人性中某种共性——遇到超出认知范围的事情时,人总想抓住点什么。就像我们考前转发锦鲤,和古人对着天空作揖,本质上都是寻求心理慰藉。不过话说回来,古人祈雨后真要疏通河道,现代人转发锦鲤后也得老实复习,这才是隐藏在成语里的生存智慧。

换个角度看,“祈晴祷雨”其实反映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他们未必不知道烧香改变不了天气,但通过这种仪式,既表达了集体焦虑,又凝聚了社区力量。就像现在遇到困难时,家人围坐商量对策,哪怕暂时没解决方案,这种“我们一起面对”的姿态本身就有价值。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现代气象学家研究发现,某些祈雨仪式的时间节点,居然和季风转换期不谋而合。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偶尔“灵验”——不是神仙显灵,而是碰巧赶上自然规律。所以说啊,与其等着老天开眼,不如像现代农业那样建水库、搞滴灌,这才是“人定胜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下次听到有人说“这事只能听天由命”时,不妨笑着回一句:“别学古人祈晴祷雨啦,咱们先把手头能做的试试?”毕竟,认清现实边界的同时保持行动力,才是应对风雨晴旱的最佳姿态。

"祈晴祷雨"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