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dǐ kè lì
成语解释: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成斋记》:“学必穷日夜磨砥刻厉,久而后有得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反复钻研
繁体字形:磨砥刻厲
英文翻译:Hard work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砥:1.细的磨刀石。2.磨炼:砥节砺行。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厉:1.严格:厉行节约。2.严肃;猛烈:正言厉色。雷厉风行。3.古又同“砺”。4.古又同“疠”。5.古又同“励”。6.古又同“癞(lài)”。
“磨砥刻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描绘的是像打磨玉石般刻苦钻研的过程。比如有位程序员为了开发智能翻译系统,连续三个月每天工作14小时,反复调试算法参数——这种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的状态,正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苦行僧式的努力在现代社会还有必要吗?看看冬奥冠军谷爱凌的成长轨迹就能找到答案。她在滑雪训练中坚持用摄像机记录每个动作,逐帧分析改进,这种将重复训练与科学分析结合的方式,让“刻苦”二字有了智能化时代的新内涵。
工作中如何实践这种精神?不必刻意追求996的工作强度。有位设计师朋友的做法值得借鉴:他每周选定一个设计元素深入研究,从建筑穹顶到树叶脉络,三年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语言库。这种持续而专注的知识积累,正是“磨砥刻厉”在创意领域的柔性表达。
当代年轻人常困惑于“选择深耕还是追求多元”。观察那些跨界成功者会发现,他们往往先在某个领域达到专业水准。就像直播带货顶流李佳琦,正是凭借在美妆领域的极致钻研,才获得跨行业发展的资本。这印证了古人智慧:专业深度的积累,终将成为横向拓展的跳板。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更倾向将“磨砥刻厉”理解为认知维度的精进。就像整理知识卡片时,不是简单收集信息,而是建立概念间的逻辑网络。这种思维模式的打磨,或许比单纯的时间堆砌更有价值。持续而清醒的自我迭代,才是这个成语给予现代人最珍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