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n
  • liǎng
  • yu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ò pán liǎng yuán

成语解释:比喻做人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成语出处: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俺如今不添别缘,老实说磨盘两圆,呀,俺则把这几点儿回话柳爷衙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圆滑处世

繁体字形:磨盤兩圓

英文翻译:Grinding two circles

磨盘两圆的意思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盘:1.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盘。菜盘。托盘。2.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盘。棋盘。算盘。磨盘。3.回旋,回绕,屈曲:盘旋。盘桓。盘剥(辗转剥削)。盘曲。盘亘。盘郁(曲折幽深)。盘根错节。4.垒,砌:盘灶。盘炕。5.仔细查究:盘问。盘驳。盘察。盘查。盘货。盘算(细心打算)。6.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盘。收盘。7.转让(工商企业):出盘。招盘。受盘。8.搬运:盘运。9.量词:一盘磨。10.姓。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圆:1.圆周所围成的平面。2.圆周的简称。3.形状像圆圈或球的:圆桌。滚圆。滴溜圆。圈画得很圆。4.圆满;周全:这话说得不圆。这人做事很圆,各方面都能照顾到。5.使圆满;使周全:圆场。圆谎。自圆其说。6.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一圆等于十角或一百分。也作元。7.圆形的货币:银圆。铜圆。也作元。8.姓。

成语评论

磨盘两圆”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磨盘上下两片圆石严丝合缝地转动,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磨合才能达成默契。比如职场中,新同事刚加入团队时,大家可能会因为沟通方式不同而产生摩擦,但经过几个项目的合作,就像磨盘的两圆逐渐对齐,配合越来越顺畅。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两圆’磨合呢?直接换一个完全契合的搭档不行吗?”其实,现实中没有天生完美适配的关系。比如夫妻相处,即使性格互补,也需要在生活习惯、价值观上不断协调,就像磨盘需要反复转动才能碾碎谷物一样,关系的“磨合”本身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案例:设计师和工程师因方案细节争执不下。设计师追求视觉效果,工程师强调技术可行性,两人最初像卡住的磨盘。但经过三轮方案迭代,他们发现彼此的限制恰好能激发创新,最终产品既美观又实用。这让我意识到,差异不是阻碍,而是推动进步的齿轮。

再比如社区改造项目,老年居民希望保留传统设施,年轻人则提议增设智能设备。看似对立的需求,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在公共空间划分出传统茶座和共享充电区,让不同群体各得其所。这种“两圆共转”的结果,往往比单方面妥协更有生命力。

或许有人觉得,现代社会发展这么快,慢慢磨合太浪费时间。但观察生活中的成功案例会发现,真正稳固的关系——无论是工作伙伴还是亲友——都经历过“磨盘期”。就像玉石需要雕琢才能显露出纹理,人与人的默契也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培育。与其追求一步到位,不如给彼此留出磨合的空间,毕竟转动中的磨盘,才能磨出生活的醇香。

"磨盘两圆"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