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chǔ zuò zhēn
成语解释: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止忧》:“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尘入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功到自然成
繁体字形:磨杵作針
英文翻译:perseverence spells success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杵:1.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杵臼。砧杵。2.用杵捣:杵药。3.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用手指头杵了他一下。拿棍子往里杵一杵。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针:1.缝衣物用的工具,细长而小,一头尖锐,一头有孔或钩,可以引线,多用金属制成:绣花针。缝纫机针。2.细长像针的东西:松针。指南针。表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3.针剂:防疫针。打针。4.中医刺穴位用的特制的金属针:银针。毫针。5.中医用特制的金属针按穴位刺入体内医治疾病:针灸。6.姓。
“磨杵作针”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你真的理解它的意思吗?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想学吉他,一开始连和弦都按不准,每天练得手指发红。朋友笑他“笨”,但他每天坚持练半小时,三个月后竟然能流畅弹唱了。这就像成语里的老奶奶——用铁杵磨针看似荒唐,但每天磨一点,最终真能成功。
有人可能会问:“铁杵磨针不是浪费时间吗?直接买根针不就行了?”这问题很实际。但成语的核心不是“方法是否高效”,而是强调“坚持的力量”。比如学英语,一天背10个单词看似微不足道,可一年就能掌握3650个词汇量,足以应付日常交流。
我观察到,现在很多人追求“7天速成”“一个月变现”的捷径。但真正改变命运的,往往是那些愿意把铁杵磨成针的人。就像我邻居王阿姨,退休后零基础学油画,五年后居然开了个人画展。这种长期主义,恰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品质。
另一个常见疑问是:“如果方向错了,坚持还有意义吗?”这里要注意,成语的前提是“磨杵作针”的目标明确。就像创业不能盲目坚持,要定期评估方向。但认定正确的事,就要有“日日不断之功”。比如自媒体创作,前三个月可能零粉丝,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人,最终都跑赢了算法。
有趣的是,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持续重复的行为会重塑大脑神经回路。这从科学角度印证了成语的智慧——所谓的“熟能生巧”,本质是大脑建立了高速通道。就像外卖小哥记路线,头一个月磕磕绊绊,半年后闭着眼都能找到近道。
最后想说,在这个即时满足的时代,“磨杵作针”更像一种反直觉的生存策略。它不鼓励我们跟风追热点,而是专注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就像种竹子,前四年只长三厘米,第五年却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爆发——很多事,真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