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ē yá liào zuǐ
成语解释:多嘴多舌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多嘴多舌
繁体字形:磕牙料嘴
英文翻译:To knock on one's teeth
磕:1.碰在硬东西上:碗边儿磕掉一块。脸上磕破了块皮。2.磕打:磕烟袋锅子。磕掉鞋底的泥。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料:1.照看;管理:照料。料理。2.材料;原料:木料。燃料。布料。加料。备料。资料。他就是这么块料。3.喂牲口用的谷物:草料。料豆儿。多给牲口加点料。4.用于中医配制丸药,处方规定剂量的全份为一料:配一料药。5.过去计算木材的单位,两端截面是一平方尺,长足七尺的木材叫一料。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磕牙料嘴"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和牙齿有关?其实它专指那些喜欢闲聊、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的人。比如小区门口晒太阳的张大爷,每天和邻居们从菜价聊到国际形势,这种看似"无营养"的交流,正是生活里最真实的烟火气。
怎么判断什么时候算正常聊天,什么时候算磕牙料嘴呢?关键在于交流是否影响了该做的事情。同事午休时在茶水间讨论综艺节目算放松,但如果开会时还在聊明星八卦,那就真成了耽误正事的"磕牙料嘴"。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总担心和同事闲聊显得不专业。后来发现,适度的"磕牙料嘴"反而能拉近距离。有次因为和客户聊了几句家常,竟意外促成了合作——毕竟商业合作也是人与人的连接。
现在大家手机不离手,面对面的"磕牙料嘴"反倒成了稀缺品。上周家庭聚会,表妹全程刷短视频,舅舅突然说:"咱们家人现在说话,都得和手机抢着发言了"。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些漫无边际的家常话,其实藏着最温暖的牵绊。
有人说网络时代不需要磕牙料嘴,发个表情包就能交流。但文字能传递温度吗?就像昨天看到邻居在业主群吐槽物业,结果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变成了厨艺交流大会——这种即兴的、带着人情味的互动,才是线上社交难以替代的乐趣。
把握好"磕牙料嘴"的尺度确实需要智慧。就像喝茶,偶尔品茗闲聊是雅趣,但若整天泡在茶馆里,难免耽误正事。重要的是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在合适的场合,让轻松的对话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而不是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