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ēng kēng zhī xìn
成语解释: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固执的信念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主公犹执硁硁之信,隐忍不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人很固执
繁体字形:硁硁之信
英文翻译:Letter of understanding
硁:拟声词。敲打石头的声音。
硁:拟声词。敲打石头的声音。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信:[xìn]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崇奉:信仰。信徒。4.消息:信息。杳无音信。5.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伸”,舒展开。2.古同“伸”,表白。
“硁硁之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我们先看个例子。比如有人坚持“必须早上八点准时开会,迟到一秒都算违规”,结果员工冒着暴雨赶路险些出车祸——这种“说到必须做到”的执着,就是典型的硁硁之信。
为什么有人会陷入这种状态? 本质上是对规则的僵化理解。就像老张坚持“借东西必须还一模一样的”,结果朋友借的钢笔丢了,他宁可绝交也不接受等价赔偿。这种诚信看似高尚,实则切断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换个角度看,职场中也有类似情况。我曾遇到同事拒绝使用新软件处理急单,只因入职时学的旧系统“不能随便改”。这种“忠诚”反而拖累团队效率——当规则明显不符合现实需求时,调整才是真正的负责。
值得讨论的是:诚信的边界在哪里?我常跟团队说:“原则是方向盘,不是刹车片。”就像疫情期间,银行坚持让老人亲自办理业务的规定,后来调整为远程验证,既守住风险控制的原则,又体现了人性化服务。
观察发现,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区分“核心价值”和“执行方式”。比如医生坚守救死扶伤是根本,但遇到特殊病例时调整治疗方案,反而更能体现职业精神。真正值得守护的诚信,应当像榕树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枝叶却能随风舒展。
下次遇到需要坚持原则的情况,不妨多问一句:“这个坚持是在保护初心,还是在维护面子?”毕竟,能照亮现实的,从来不是固执的火把,而是懂得折射光芒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