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i
  • yu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ò gū wéi yuán

成语解释:觚:棱角。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缚虎手》:“又用事皆破觚为圆,挫刚成柔,如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治理国家

繁体字形:破觚為圓

英文翻译:Breaking the Gu into a circle

破觚为圆的意思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觚:1.古代一种盛酒器具。2.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操觚(指写文章)。3.棱角。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圆:1.圆周所围成的平面。2.圆周的简称。3.形状像圆圈或球的:圆桌。滚圆。滴溜圆。圈画得很圆。4.圆满;周全:这话说得不圆。这人做事很圆,各方面都能照顾到。5.使圆满;使周全:圆场。圆谎。自圆其说。6.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一圆等于十角或一百分。也作元。7.圆形的货币:银圆。铜圆。也作元。8.姓。

成语评论

破觚为圆”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觚”是古代一种有棱角的酒器,而“破觚为圆”字面意思就是把方形的酒器打磨成圆形。但它的实际含义更有趣——比喻人为了适应环境,磨平棱角、变得圆滑。这时候你可能想问:这到底是夸人灵活,还是批评人没原则呢?

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项目需要跨部门协作,但各部门意见分歧很大。小李作为协调者,既没有强硬要求大家按自己的方案执行,也没有放任不管,而是主动听取各方需求,调整计划框架,最终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破觚为圆”的做法,既避免了硬碰硬的冲突,又推动了事情落地。你看,这里的“圆滑”反而成了解决问题的智慧。

不过问题来了:圆滑和原则性之间到底怎么平衡?我曾遇到一位坚持“非黑即白”的同事,遇到意见不合时总是针锋相对。虽然初衷是好的,但项目推进反而更慢。这让我意识到,就像河流里的石头会被水流磨圆,人在社会中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性。但关键是不能磨得连核心形状都没了——比如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底线,这种“假圆滑”就背离了成语的本意。

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朋友聚会选餐厅,有人想吃火锅,有人偏爱日料。小王提议:“咱们先去逛商场,看到哪家排队少就吃哪家,怎么样?”这个折中方案既保留了选择权,又化解了争执。这种“破觚为圆”的智慧,本质上是用弹性思维创造共赢局面。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教育场景。比如老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发现学生A特别擅长数据分析,学生B更爱创意设计。与其强制分配任务,不如调整作业要求,让两人各自发挥优势,再共同整合成果。这种“破方为圆”的调整,往往能激发出比原计划更精彩的成果。

最后分享个历史小故事:战国时期,赵国使者蔺相如面对秦王的刁难,既没有正面硬刚,也没有屈膝妥协,而是通过迂回谈判,最终“完璧归赵”。这种刚柔并济的处事方式,不正是“破觚为圆”的生动演绎吗?它告诉我们:坚守内核与灵活变通,从来都不是对立的选择题。

下次遇到需要坚持自我还是适应环境的两难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就像陶艺师傅修坯时,既要用转盘塑形,也要用手指感知泥胚的质地。生活的智慧,或许就藏在这种有温度的弹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