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wǎ hán yáo
成语解释:指穷苦人住的简陋破旧的房屋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破旧的房屋
繁体字形:破瓦寒窯
英文翻译:Broken tile cold kiln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瓦:[wǎ]1.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2.用泥土烧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简称。1秒钟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盖(瓦):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就等着瓦瓦(wǎ)了。
寒: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窑:1.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砖窑。2.土法采煤开凿的洞:煤窑。3.窑洞,在坡上挖成的供人居住的洞。
“破瓦寒窑”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但它其实在描述一种非常具体的生活状态。举个例子:老张年轻时住在山脚的破瓦寒窑里,屋顶漏雨、墙壁透风,但他总笑着说:“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是家。”这种环境下,他依然坚持读书,后来成了村里的老师。这故事里的“破瓦寒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形容,更藏着一种在困境中保持希望的力量。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破瓦寒窑”这种词?直接说“破房子”不行吗?其实成语的妙处就在这儿——四个字能瞬间让人联想到斑驳的瓦片、冰冷的土墙,甚至仿佛能听见寒风穿堂而过的声音。比如邻居阿姨总念叨:“别看现在住得宽敞,当年我们可是从破瓦寒窑一步步奋斗出来的。”这里的对比让听众更能体会变迁的分量。
再举个现代例子:创业初期的小王租着没空调的阁楼,朋友戏称那是“21世纪的破瓦寒窑”。他却把这里改造成工作室,墙上钉满设计图纸,旧木箱当办公桌。后来公司上市时,他特意保留了一角原貌,说:“这里提醒我,重要的从来不是环境,而是人在环境里的选择。”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疑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个词还有现实意义吗?观察发现,当代年轻人反而更会用这个词自嘲。比如刚毕业的实习生发朋友圈:“北漂三个月,终于从地下室升级到破瓦寒窑级合租房!”配图是刷了半面白墙的旧公寓。这种幽默背后,其实是对现状的坦然接纳和对未来的笃定。
个人觉得,“破瓦寒窑”最动人的不是它描绘的艰苦,而是藏在其中的反差感。就像敦煌壁画里描绘的供养人,即便身处荒漠,也要在洞窟里画出满天神佛;又像如今在城中村备考的学子,头顶是杂乱的电线,笔下却写着星辰大海。这种在局限中寻找可能性的状态,或许才是这个词真正的精神内核。
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不妨试试这个词。比如描述长辈的奋斗史:“奶奶那辈人,很多都是从破瓦寒窑里走出来的,但他们盖起了新学校,修好了灌溉渠。”简单一个成语,既保留了历史的质感,又让年轻一代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共鸣。语言的魅力,往往就藏在这些生动具体的表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