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guā nián jì
成语解释:破:劈开。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指少女十六岁时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妇女》:“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女子16岁
繁体字形:破瓜年纪
英文翻译:Broken melon age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瓜:1.蔓生植物,叶子像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3.(Guā)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纪:[jì]1.纪律;法度:军纪。政纪。风纪。违法乱纪。2.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3.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世纪。中世纪。4.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做系(xì)。[jǐ]姓(近年也有读Jì的)。
“破瓜年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指的是女子十六岁的年纪。为什么叫“破瓜”?原来古人把“瓜”字拆开像两个“八”,二八一十六,就这么简单直白。比如可以这样用:“她正值破瓜之年,眼神里既有少女的灵动,又多了几分青春的倔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瓜’来代表年龄?”这背后藏着古人对文字的趣味拆解。就像现在年轻人用谐音梗一样,古人用“瓜”的形体变化表达数字,既形象又有文化味。类似的成语还有“二八年华”,说的也是十六岁,不过“破瓜”多了一层成长的隐喻——就像切开熟透的瓜,意味着从青涩走向成熟。
现代人还用这个说法吗?在正式文章或古风创作中偶尔能见到,比如:“短视频里的汉服少女,明明已是破瓜年纪,偏要扮作垂髫小儿。”这样的对比用法,反而让传统词汇焕发新意。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即便日常少用,关键时刻却能给文字添一抹雅致。
值得思考的是,古代对年龄的精细划分,是否反映了特定时代对人生阶段的重视?十六岁在今天是高中生,古人却已谈婚论嫁。这种差异恰好提醒我们:所谓“适龄”从来都是流动的概念。就像现在三十岁被称为“新二十岁”,每个时代都在重新定义青春。
下次遇到“破瓜年纪”,不妨多留意上下文。它可能出现在历史小说的人物描写里,或是长辈感慨时光的对话中。比如:“记得你破瓜那年,还抱着诗集在院子里背诗呢。”这样的用法,既点明年龄,又带着时光流转的温柔。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有些词汇会沉淀为鹅卵石,安静地躺在河床。当我们打捞起“破瓜年纪”这样的成语,其实是在触摸先人对生命的诗意丈量。这种丈量方式或许不再实用,但那份将数字转化为意象的巧思,依然值得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