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bì huǐ zhǐ
成语解释:璧、珪:均为玉。把玉破坏掉。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破璧毁毁
英文翻译:Breaking through the wall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白璧无瑕。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珪:同“圭”。
“破璧毁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对珍贵事物的惋惜。比如:“公司为了快速盈利,砍掉了所有创新项目,这种破璧毁珪的做法,反而让团队失去了核心竞争力。”这里用成语批评了急功近利导致的长期损失。
为什么用“璧”和“珪”来比喻珍贵的东西?其实这两个字都代表古代玉器,象征美好的品德或重要的事物。成语字面意思是“打碎玉璧、毁坏玉珪”,用来形容人们因短视而破坏原本珍贵的事物。比如历史故事中,有人为了抢夺权力而毁掉象征国家信物的玉玺,这就是典型的“破璧毁珪”。
换个生活场景看:如果家长为了让孩子考高分,禁止一切兴趣爱好,甚至不让他交朋友,这算不算破璧毁珪?从结果来看,短期成绩可能提升,但孩子可能失去创造力与社交能力——这种“牺牲整体换局部”的行为,正是成语想警示的。
现代社会还有类似现象吗?当然有。比如某些景区为开发房地产,拆掉百年古建筑;或者企业为降低成本,用劣质材料导致品牌口碑崩塌。这些行为都像“为捡芝麻丢西瓜”,用破坏根基的方式换取眼前利益。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提醒决策者“算大账”。就像种树时不能为了快速生长而过度施肥,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耐心守护。与其破璧毁珪,不如想想怎么让“璧”更亮、“珪”更润——比如通过优化流程代替粗暴裁员,用技术创新代替资源掠夺。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决定会不会是破璧毁珪?”或许就能避开那些看似捷径、实则埋雷的选择。毕竟,毁掉珍贵的东西很容易,但重建信任与价值,往往需要多花十倍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