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lǐ táo jīn
成语解释: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成语出处:《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工作困难
繁体字形:砂裏淘金
英文翻译:Gold in the sand
砂:同“沙(shā)”(多指颗粒较大的):矿砂。砂糖。砂纸。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淘:1.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淘米。淘金。2.到旧货市场寻觅购买:淘旧书。3.从深的地方舀出污水、泥沙、粪便等:淘井。淘缸。淘茅房。“掏”4.耗费:淘神。5.顽皮:这孩子真淘!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砂里淘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花了整整三天整理仓库,终于在一堆废旧零件里找到了能用的电机。同事问他怎么做到的,他擦着汗笑道:“这跟砂里淘金差不多,得耐着性子慢慢筛。”你看,这里既描述了实际场景,又用成语点出了“从大量普通事物中找精华”的核心。
为什么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筛选过程?其实关键在于“主动选择”的智慧。就像我们刷短视频时,明明有成千上万条内容,但真正值得看完的可能不到十条。这时候就需要像淘金工那样,手握筛子快速过滤——这种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珍贵。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虽然都强调困难,但“砂里淘金”多了层价值判断。比如出版社编辑从投稿堆里发现潜力新人的过程,不仅要找到(捞针),还要评估作品的市场价值(淘金)。我曾亲眼见过资深编辑半小时否决三十份稿件,却在某份手写稿前停留了二十分钟,后来那本书果然成了畅销书。
现代职场中的“砂里淘金”更考验综合能力。市场部小王为了找合作博主,先按粉丝量初筛200人,再根据内容质量筛剩20人,最后通过直播试镜选定3人。他说这就像先用粗筛去砂石,再用细筛找金粒。这种分层次筛选的思路,其实适用于找工作、挑房子等各种决策场景。
有个反直觉的观点:淘金者真正的技能不是找到金子,而是准确识别哪些是砂石。就像投资高手常说“会卖才是师父”,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培养“断舍离”的勇气。上周帮朋友整理书房,我们扔掉三箱旧物后,反而让珍藏的绝版画册重见天日。有时候,果断舍弃反而能让真正的价值浮现。
下次遇到需要甄别的情况,不妨想象自己戴着矿工帽站在溪流边。水流代表着源源不断的信息或选择,手中的筛子就是你的判断标准。重点不在于筛子多密,而在于清楚知道要留下什么形状的“金粒”。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知升级的绝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