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kū sōng lǎo
成语解释: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成语出处: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石枯鬆老
英文翻译:Withered stone and old pine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枯:1.(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槁。枯草。枯骨。2.(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枯井。海枯石烂。3.肌肉干瘪:枯瘦。4.没有生趣;枯燥:枯坐。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枯。茶枯。麻枯。6.姓。
松:1.常绿乔木。有多种,树皮多呈鳞状块片开裂,叶针形成束,球果有木质鳞片。是重要的用材及采松脂树种。2.不紧密;不坚实:捆得太松。松软。3.放开;使松:松手。松腰带。4.不紧张;不严格:松弛。松懈。5.用瘦肉、鱼等做成的茸毛状或碎末状食品:肉松。6.经济较宽裕:近两个月我手头儿松了一些。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看到"石枯松老"这个成语时,很多人会疑惑:石头怎么会枯萎?松树变老又有什么特殊含义?其实这个成语用自然界的永恒事物作比喻,恰恰传递出时间力量的震撼——连最坚固的岩石都会风化,最苍劲的古松终将凋零,世间万物都逃不过岁月流转。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家祠堂门前的石狮子,经三代人风雨侵蚀,去年发现基座已布满裂纹。族里长辈摸着裂纹说"真是石枯松老啊",我忽然明白,这个成语不仅是文学表达,更是代际交替时自然流露的感慨。就像我们总以为父母永远年轻,直到某天看见他们鬓角的白霜。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成语吗?当我在科技公司看到实习生对十年前的智能手机发出"古董机"的惊叹时,答案不言自明。数字时代的事物更迭更快,但"石枯松老"揭示的规律从未改变。去年整理的家族相册里,祖父穿着中山装的照片已泛黄卷边,而云存储中的婚礼视频,像素也在以另一种形式"风化"。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解读。有位园林设计师朋友说,她刻意在庭院保留风化的石雕和枯松,因为"衰败本身也是生命力的证明"。这种接纳事物自然周期的智慧,或许正是古老成语带给现代人的启示。就像我们不必畏惧皱纹,那是时光授予的勋章。
观察城市里的百年老树,会发现一个奇妙现象:主干虽然皴裂,但总有新枝从缝隙里萌发。这让我想到"石枯松老"不应被看作消极的终点,更像是生态循环的某个阶段。就像退休的教师培养出新园丁,古旧的城墙根开出野花,每个时代的谢幕都在孕育新的开始。
最后想起博物馆里陈列的汉代瓦当,那些残缺的纹样比完整器物更有韵味。工作人员说,正是风化让文物有了"时间的包浆"。或许我们看待生活中的变化也该有这样的眼光——与其执着于永恒不变,不如欣赏每个阶段独特的美感,就像春天的嫩芽与秋天的红叶各有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