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shì
  • jīn
  • k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shì jīn kuì

成语解释: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司马贞索隐:“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石室金匱

英文翻译:Golden Chamber of stone chamber

石室金匮的意思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室:1.屋子:教室。室内。2.机关、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办事部门:调研室。会计室。3.家;家族:十室九空。宗室。4.家属或妻子:家室。继室。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匮:[kuì]缺乏:匮乏。[guì]同“柜(guì)”。

成语评论

说到“石室金匮”,很多人可能会一脸懵:这成语到底啥意思?说白了,它形容的是古人存放重要文书、典籍的地方,相当于现代的“国家级保险库”。比如有人写历史小说,可能会这样用:“这些古籍被藏于石室金匮之中,历经战火仍完好无损。”你看,是不是立马有了画面感?

那问题来了:古人为什么要用“石室”和“金匮”双重保护?其实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对知识传承的极致重视。石头房子防潮防火,金属柜子防虫防盗,双重保险下,文明的“火种”才得以延续。就像今天我们把重要数据存在云端的同时还要备份硬盘,异曲同工。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当然!比如描述企业核心技术的保护:“公司把研发资料看得比石室金匮还严密,进出实验室都要过三道安检。”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贴合现代场景。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敬畏之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反而容易忽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些被郑重收藏的,不仅是纸张或数据,更是一代代人的智慧结晶。就像老家阁楼里锁着族谱的木匣子,看似陈旧,却装着血脉的来路。

换个角度看,“石室金匮”其实是个隐喻——每个人心里也该有个这样的地方,存放那些不能丢的初心与坚持。当外界纷扰时,记得打开自己的“金匮”,看看最初为何出发。毕竟有些东西,比黄金更值得珍藏。

说到实际应用,下次写工作报告时,不妨试试这个表达:“客户数据必须像石室金匮般严密保管。”既显专业又不失文采。比起干巴巴的“加强信息安全”,是不是多了几分文化厚度?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今天要建数字时代的“石室金匮”,你觉得需要哪些新元素?区块链?生物识别?或许答案就藏在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无论如何,记住这句话:真正珍贵的东西,永远值得用最慎重的方式对待。

石室金匮的造句

  1. 造句 它是严格按照古代“石室金匮”的规格而建造的皇家档案馆,建成于明朝嘉靖15年。
  2. 造句 据了解,在中国古代对档案的保管就有“石室金匮”之称。
  3. 造句 中国古代对档案的保管就有“石室金匮”之称。
  4. 造句 并引《后汉书·祭祀志》的记载,皇家谱牒藏于石室金匮中,尚书和太常进行查验交接,题签印封谓之“表书署函”,这种活动就是“检”字的本意。
  5. 造句 二00七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建成后,她将迁入新的石室金匮永久封存,留给人们的则是化身成百上千的商务印书馆版的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
  6. 造句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档案的保存,早有“石室金匮”的说法。
  7. 造句 据了解,在国家图书馆完成第二期建设工程后,文津阁《四库全书》行将迁入新的石室金匮并永久封存,此次亮相世间亦将可能成为绝响。
  8. 造句 本报讯6月20日上午9时,市档案学会理事、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李松龄将为市民讲述《石室金匮皇史宬:明清皇家档案库》。
  9. 造句 “这是清代嘉庆年间专门用来存放皇帝实录、圣训等重要档册的‘石室金匮’,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档案柜,它是本次档案展中展出的镇馆之宝。
  10. 造句 “金匮有多高?金匮有多宽?金匮有多长?金匮的历史有多久?”仇先生等众多读者对本次展出的石室金匮则情有独钟。

"石室金匮"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