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o shí màn wù
成语解释: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成语出处:《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矯時慢物
英文翻译:Chronism
矫:[jiǎo]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矫正。2.强壮;勇敢:矫健。3.假托:矫命。[jiáo]〔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矫。情(qing)。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矫时慢物”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我们先看个例子。公司会议上,小李坚持认为手工报表比电子系统更可靠,拒绝使用新开发的数据库。同事提醒他数字化是趋势,他却说:“机器哪有人的判断准?”这种明知时代变化却刻意保持旧习惯的行为,正是“矫时慢物”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固步自封”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动性。“矫时慢物”强调刻意为之的对抗姿态,就像明知智能手机方便,偏要带着老式按键机招摇过市。这种行为背后往往藏着某种价值观的坚持,比如有人坚持手写信件,认为比电子邮件更有温度。
现代社会其实需要这种“慢力量”。我常去的社区菜市场,有位摊主坚持用算盘结账。当顾客扫码支付时,他总说:“听着算珠响,心里才踏实。”这种主动选择传统方式的坚持,反而成了吸引顾客的特色。但要注意尺度——若医院拒绝电子病历坚持手写,就可能影响救治效率。
如何在守旧与革新间找平衡?观察发现,真正聪明的“矫时慢物”者都懂得变通。就像坚持用毛笔写春联的书法家,会同时开设网络教学;偏爱纸质书的读者,也会在旅行时带着电子阅读器。这种“新旧混搭”的模式,既保留了情怀又兼顾实用,或许才是应对时代更迭的最佳策略。
有个现象很有趣:科技公司里常见穿着汉服编程的工程师,博物馆用全息投影展示文物。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说明“矫时慢物”不一定是消极抵抗,反而可能催生创新。当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主动选择某些“慢动作”,其实是在给心灵留出呼吸空间,就像湍急河流中的石头,虽不随波逐流,却让水流有了更丰富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