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zhī
  • 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ī yù zhī ēn

成语解释: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知遇之恩

英文翻译:gratitude for receiving help and encouragement by a superior

知遇之恩的意思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遇:1.相逢;遭遇:相遇。遇雨。遇险。不期而遇。2.对待;款待:待遇。优遇。冷遇。3.机会:机遇。际遇。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恩:1.恩惠:恩德。恩深似海。他对我有恩。2.(Ēn)姓。

成语评论

刘章仪《枭雄吴佩孚》:“大帅的知遇之恩,卑职终身难报。”

知遇之恩的造句

  1. 造句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2. 造句 诸葛亮出山是待价而沽,不过这个“价”是刘备的知遇之恩。
  3. 造句 你对我的知遇之恩,我一定结草衔环,绝不会忘记。
  4. 造句 诸葛亮为蜀汉大业操劳一生,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5. 造句 春芽对我的知遇之恩,我永远都会满怀感激之情铭记在心!
  6. 造句 臣敢不竭驽骀之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7. 造句 看着这个场面,冯保想起先帝的知遇之恩,如今人去殿空,杳如黄鹤,由不得老泪纵横,哭出声来。
  8. 造句 而智伯的家臣豫让为了知遇之恩,吞炭漆身去刺杀赵简子。
  9. 造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决心了,简直知遇之恩呀,马腾跃精神为之大振,欣欣然得不行。
  10. 造句 若得与大人执鞭坠镫,愿为一卒,以报答大人的知遇之恩,实为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