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ēng mù jiǎo shé
成语解释: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瞪目撟舌
英文翻译:Eye opening
瞠:直瞪着眼。例¼瞠目相视。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挢:1.抬起;举起;翘起:挢首高视。2.同“矫1”3.(jiǎo)。4.同“矫3”(jiǎo)。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哎呦,说到“瞠目挢舌”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挠挠头:这词儿到底是啥意思?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是“瞪大眼睛,翘起舌头”,说白了就是形容人极度惊讶、震惊到说不出话的样子。举个栗子啊,比如你突然看到朋友徒手解开一道超复杂的数学题,是不是得当场“瞠目挢舌”三秒钟?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和“目瞪口呆”有啥区别?嘿,问得好!虽然都表示惊讶,但“瞠目挢舌”更强调身体动作的夸张程度,有种“下巴要掉地上”的既视感。比如说魔术师当着观众面把自由女神像变没了,这时候用“瞠目挢舌”是不是比“目瞪口呆”更有画面感?
再整点接地气的例子哈。比如你第一次看到3D全息投影技术,光柱里突然蹦出个会说话的熊猫,这时候除了“哇塞”之外,用“全场观众瞠目挢舌”来描述是不是特带劲儿?要我说啊,这种成语就像语言里的辣椒面,用对了能让文字立马活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人用这成语的频率不算高。为啥呢?个人觉得啊,现在大家表达惊讶的方式更直接了,动不动就是“我靠”“绝了”这种口语词。但老话说得好,成语可是咱中文的宝藏,用好了能让文章既有文化味儿又不失生动。比如写小说时描述反派突然自曝身份,主角“瞠目挢舌,手中的茶杯哐当落地”,这场景感咔咔就出来了。
最后提个醒儿:用这类夸张成语要注意场合。你要是跟00后聊天突然蹦出句“我刚刚真是瞠目挢舌”,人家可能以为你舌头真抽筋了。但用在合适的书面表达里,绝对能让文字增色不少。记住了没?下次写作文想让人物震惊时,别再只会用“惊呆了”,试试这个高级词汇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