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 shén xià guǐ
成语解释:瞒:隐瞒实情。又欺骗又暗中捣鬼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二本第十出:“这厮瞒神唬鬼,钢筋铁骨,火眼金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欺骗
繁体字形:瞞神唬鬼
英文翻译:Deceiving gods and bluffing ghosts
瞒:[mán]1.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2.〔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3.闭目的样子。[mén]惭愧的样子。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唬:[hǔ]虚张声势、夸大事实来吓人或蒙混人:唬人。差一点儿叫他唬住了。[xià]同“吓”(xià)。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瞒神唬鬼”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玄乎,但它其实特指那些用花里胡哨的手段欺骗他人、掩盖真相的行为。比如有人明明工作偷懒,却把PPT做得精美无比,开会时滔滔不绝地讲“战略布局”,试图让老板觉得自己在埋头苦干。这种操作短期内可能蒙混过关,但时间一长,漏洞迟早藏不住。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神”和“鬼”来比喻?其实这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逻辑——神鬼本是无形的存在,用来代指那些难以捉摸的对象。生活中,我们或许都遇到过这类场景:比如某些商家号称产品“三天瘦十斤”,用一堆专业术语包装成分,实际效果却和广告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种“唬鬼”式的营销,本质上就是利用信息差来制造幻觉。
再举个例子,职场新人小张为了快速升职,把同事的功劳说成自己的,甚至编造客户好评。表面看,他短期内获得了领导青睐,但这种做法就像用纸糊的船过河,稍微遇到点风浪就会翻船。毕竟职场的信任一旦被打破,重建可比建立难十倍。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既然这种手段容易露馅,为什么还有人乐此不疲?个人观察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就像考试作弊的学生,明知道风险大,却总想着“这次不会被抓”。但换个角度看,与其费尽心思瞒天过海,不如踏踏实实提升真本事——毕竟真正的能力既瞒不了“神”,也唬不住“鬼”。
生活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某些网红餐厅把装修搞得仙气飘飘,菜品却难以下咽。顾客第一次或许会被“唬”住,但下次绝不会再光顾。这恰好印证了一个道理:所有靠伪装撑起来的东西,终究敌不过时间的检验。与其在表面功夫上绞尽脑汁,不如把心思花在打磨内核上,这样的成长轨迹虽然慢些,却走得更稳当。
最后想说的是,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透明,“瞒神唬鬼”的生存空间其实在不断缩小。就拿直播带货来说,主播再怎么吹得天花乱坠,消费者点开商品详情页就能看到真实评价。这种环境下,真诚反倒成了最有效的“套路”——毕竟谁都喜欢和实实在在的人打交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