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n jiā běn shì
成语解释: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成语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看家本事
英文翻译:skill of looking for the house
看:[kàn]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看书。看电影。看了他一眼。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看他是个可靠的人。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3.访问:看望。看朋友。4.对待:看待。另眼相看。别拿我当外人看。5.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看好了。6.照料:照看。衣帽自看。7.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行情看涨。别跑!看摔着!。看饭快凉了,快吃吧。8.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看。找找看。等一等看。评评理看。先做几天看。[kān]1.守护照料:看门。看自行车。一个工人可以看好几台机器。2.看押;监视:看犯人。看俘虏。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说到“看家本事”,大家可能会想到武侠小说里的独门绝技,但现实中它更像一种“关键时刻能救命”的能力。比如,老张修了二十年自行车,能闭着眼拆装链条,街坊邻居车坏了都找他,这就是他的看家本事——别人学不会,自己也丢不掉。
问题来了:看家本事必须是天生的吗?其实未必。楼下早餐店的王阿姨,刚开店时连和面都不熟练,但十年下来,她做的油条酥脆蓬松,成了整条街的“早餐招牌”。这说明看家本事更多靠深耕,就像打井,找准一个点持续挖,终能见水。
最近遇到个有趣案例:程序员小李开发了套自动排查代码bug的工具,原本是给自己偷懒用的,结果全公司抢着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反而成了他在职场突围的利器。你看,有时候看家本事未必是硬技能,可能是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人问:时代变化这么快,看家本事会不会过时?我观察过老字号的老师傅,他们既保留着手工制鞋的绝活,也学着用3D扫描量脚型。真正的看家本事应该像竹子——根基扎得深,梢头能随风摆。就像现在医生既要会望闻问切,也得看得懂基因检测报告。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教钢琴的刘老师疫情期间把课程搬到线上,结果学生数量翻了三倍。她把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转化成短视频里的“知识点拆解”,这种适应能力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看家本事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活着的手艺,需要不断嫁接新枝。
最后想到个反差例子:邻居家小孩背古诗过目不忘,家长拼命培养他参加比赛。但真正让他出圈的,是帮同学把难记的知识点编成Rap。这说明,找到自己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才是看家本事发光的关键。就像萤火虫不需要比星星更亮,只需要在黑暗里找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