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i gāo yǎn xià
成语解释: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繁体字形:眉高眼下
英文翻译:Eyebrow high at present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眉高眼下”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看个例子吧。办公室里新来的同事小张,每次讨论方案都抬着下巴、眯着眼睛看人,组长忍不住提醒:“咱们团队可不兴眉高眼下那一套,有问题直接提。”
这里为什么用“眉高眼下”?其实它形容的是用傲慢姿态对待他人。比如有人总觉得自己更聪明,跟人说话时眉毛上扬、眼皮半耷,这种微表情就像在说“你不如我”——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姿态反而暴露了说话者的紧张。有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抬高眉毛往往与防御心理有关,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给对方递杯水,紧张感化解了,姿态自然就放松了。
另一个常见场景是家庭沟通。女儿把期末试卷藏在书包里,妈妈发现后刚要皱眉,突然想起上周家长会上老师的话:“和孩子说话别总眉高眼下的。”于是她改口问:“这道题看起来挺有意思,要不要咱们一起研究下?”结果女儿主动掏出了59分的数学卷子。你看,放低视线真的能让沟通渠道变宽。
有人问:这种微表情控制会不会太假?我倒觉得就像学骑自行车,刚开始刻意调整姿势,熟练了就成自然反射。上个月拜访客户时,我特意把手机放在会议桌下面——这个动作能让我不自觉地前倾身体、放平视线,对方果然比往常多说了15分钟业务规划。肢体语言就像镜子,你给什么姿态,就会照见什么回应。
最后说个冷知识:其实“眉高眼下”在古代戏曲中本是中性词,指角色亮相的标准动作。就像现在拍证件照要求露出眉毛,本没有褒贬之意。重点在于我们使用时注入的温度——是带着评判还是怀着好奇,是竖立高墙还是搭建桥梁,全在一抬眉一垂眸的分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