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ěng
  • shì
  • níng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ěng shì níng rén

成语解释:省:减少;宁:平安,安定。减少事务,使人安宁

成语出处:清·王士禛《居易录谈》上卷:“‘锦缆无劳列画艘,轻桡白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看向浙江。’此事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省事寍人

英文翻译:Save time and make people happy

省事宁人的意思

省:[shěng]1.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直属中央。省下设若干市、县。2.指省会:进省开会。3.减免;节约。与“费”相对:省一道工序。省钱。4.简略:省称。省写。5.古官署名:尚书省。中书省。[xǐng]1.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反省。2.觉悟;明白:省悟。昏迷不省。3.探望;问候(多指对长辈、亲属):省亲。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宁:[níng]1.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3.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5.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6.姓。[nìng]1.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2.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zhù]1.贮藏;积聚。同“”。2.久立。同“”。3.大门与屏风之间。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成语评论

提到“省事宁人”,很多人会想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比如同事之间因为小事争执,有人主动退让说:“算了,大家各退一步,省事宁人吧。”这种情况下,选择不激化矛盾反而能让团队快速回归正轨。

为什么要提倡省事宁人?难道遇到问题就该逃避吗?其实不然。省事宁人的核心是“抓大放小”——无关原则的小摩擦,退一步反而能节省精力处理更重要的事。比如邻居装修噪音大,与其反复争吵,不如送对方一包耳塞并说明难处,对方大概率会调整时间。这种用低成本解决矛盾的方式,既维持了关系,又保护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生活中常能看到这样的智慧:新入职场的年轻人被安排跑腿买咖啡,与其抱怨“被欺负”,不如看作熟悉同事口味的机会。有位项目经理分享过经验:“客户临时改需求时,先快速评估是否影响核心功能。如果只是颜色调整,省事宁人先答应,但会备注‘后续大改需额外付费’,这样既保住合作,又划清边界。”

省事宁人会不会变成无底线妥协?关键在于设立“止损线”。曾有个真实案例:小区物业费涨价,部分业主激烈反对。业委会代表没有硬碰硬,而是提出“先试行三个月,同时公开账目”。结果试行期内物业服务明显改善,反对声自然消失。这种“暂时让步+明确底线”的策略,正是省事宁人的高阶用法。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智慧。信息爆炸让人们的耐心越来越稀缺,很多矛盾其实来自沟通损耗。上周在超市目睹两个顾客争抢最后一盒草莓,收银员说了句:“两位可以平分吗?我帮你们用两个袋子装。”瞬间化解僵局。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应对,比讲大道理有效得多。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找解法。

真正聪明的人,会把省事宁人当作“高效生活工具”而非“软弱表现”。就像整理房间时,与其纠结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不如先按使用频率分类;处理人际关系时,与其计较每句话的得失,不如关注长期互动模式。留出弹性空间,反而能让生活更从容——这或许就是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依然适用的根本原因。

"省事宁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