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 shǒu
  • hu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sòng shǒu huī

成语解释: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成语出处: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的谈吐

繁体字形:目送手揮

英文翻译:follow with the eye and shake with the hand

目送手挥的意思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送:1.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送报。送信。送饭。2.赠送:奉送。老师送我两本书。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把客人送到大门外。送小孩儿上学。4.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挥:1.摇动;舞动:挥手。挥舞。挥刀。2.拂去;抹掉:挥汗。3.抛出;散出:挥金如土。挥发。

成语评论

说到“目送手挥”,你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其实它源自《庄子》里的一个典故,原意是形容人做事专注又从容的状态——眼睛盯着目标,手上有条不紊地行动。但现代人更常用来描述那种“看似随意实则精准”的做事方式。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门口修自行车的老张,眯着眼和邻居聊天,手上的扳手却能准确找到螺丝位置。这种“手上忙活,眼睛看别处”的功夫,不正是目送手挥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会问:这和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差异在于注意力分配。目送手挥强调的是在熟练掌握后,能够“分心”处理其他事务。就像钢琴家边看乐谱边弹奏,厨师边炒菜边尝味道,都是多重任务并行的智慧。

在职场中,这个成语尤其适用。我见过资深设计师边接客户电话,手下鼠标已经画出了设计雏形;也见过急诊科护士记录病历时,耳朵始终听着监护仪的声响。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需要2000小时以上的刻意练习才能形成肌肉记忆。

现代人总在追求“多线程工作”,这是否违背专注原则?我的观察是:关键要看基础功是否扎实。就像学书法要先临帖,厨师要先练刀工,任何领域的目送手挥都必须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盲目追求“一心多用”,反而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越容易培养出这种能力。建筑工人能边砌砖边聊天,快递小哥能边扫码边规划路线。反观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比如写代码或做手术,专注力反而要高度集中。这说明“目送手挥”更适合流程化、模式化的工作场景。

最近看到年轻人热衷“斜杠青年”概念,我倒觉得这和目送手挥有相通之处。当你在某个领域足够专业时,自然有余力开拓其他可能。就像会五国语言的导游,既能讲解景点,又能帮游客砍价,这种复合型能力正是新时代需要的生存智慧。

下次看到地铁安检员边检查行李边维持秩序,或是便利店店员边结账边补货,不妨多留意这种“手上忙着A,眼睛看着B,心里想着C”的工作状态。生活中的目送手挥,远比书本上的定义更鲜活有趣。

"目送手挥"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