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ruò xuán zhū
成语解释: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成语出处:《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眼睛
繁体字形:目若懸珠
英文翻译:Eye like a pearl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悬:1.吊、挂在空中:悬空。2.没着落;没结果:悬案。3.距离远:悬殊。4.〈方〉危险:这件事真悬。5.牵挂:悬念。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目若悬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舞台上的演员目光炯炯,目若悬珠,瞬间抓住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悬珠”形容眼神呢?其实啊,珠子圆润透亮,悬在空中时微微晃动,就像人的眼睛在专注时那种灵动又坚定的状态,既鲜活又充满力量感。
有人可能会疑惑:“目若悬珠只能用来描述人的眼神吗?”当然不是!比如描述夜景时可以说:“山顶的星空目若悬珠,每一颗星星都像是被丝线串起的珍珠。”这里把自然景观拟人化,反而让画面更有诗意。成语的妙处就在于,它既能精准刻画具象的事物,也能为抽象的场景赋予生命力。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并不常见。有人觉得它“文绉绉”的,其实换个角度看,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短短四个字就能传达出“眼睛明亮如悬挂的珍珠”这样立体的意象。我自己在写作时,遇到需要强调“目光的穿透力”或“事物的璀璨感”时,就会优先考虑这类自带画面感的成语。
还有人问:“如果用在日常对话里会不会显得奇怪?”这要看场景。比如夸朋友新拍的证件照:“你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眼睛像悬着珍珠似的发亮!”对方可能会笑着接梗:“那得感谢摄影师打的灯光啊!”你看,只要用对场合,传统成语也能变成轻松有趣的表达。
其实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就是河底的鹅卵石,经过时间冲刷反而更显光泽。下次看到别人眼里闪着光,不妨试试用“目若悬珠”来形容,说不定能让对方感受到中文独有的那份典雅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