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kōng yú zǐ

成语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余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狂妄

繁体字形:目空余子

英文翻译:consider everyone beneath one 's notice

目空余子的意思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空:[kōng]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2.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3.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kòng]1.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2.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3.亏欠:亏空。[kǒng]古同“”,洞。

余:1.剩下来的;多余的:余粮。2.零数: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称代词。我。4.“餘”,另同“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成语评论

“目无余子”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个例子:公司会议上,小张对同事的方案嗤之以鼻:“这种初级错误也能犯?”他环顾四周补充道:“在座各位的思路都太保守了。”这种把周围人都不放在眼里的态度,就是典型的“目无余子”。

为什么这个成语常被误写为“目空余子”?其实原意出自《后汉书》,形容人眼界过高,认为其他人都不值得重视。就像老王家读名校的儿子回家过年,对着亲戚们的高谈阔论直摇头:“你们根本不懂现在的互联网思维。”这种场景下,用“目无余子”比“目中无人”更具文化韵味。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未必。三国时期的祢衡击鼓骂曹,虽然狂傲得令人侧目,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目无余子”的气魄反而成就了历史名场面。就像现代创业者常说的“颠覆行业”,本质也是种建设性的“目无余子”——既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智慧。

个人认为,真正的强者往往懂得在自信与谦逊间找平衡。就像山间毛竹,前四年只长三厘米,第五年却每天蹿高三十厘米——前期看似“目无余子”般专注扎根,后期又能虚心承接雨露阳光。这种张弛有度的处世智慧,或许比单纯的傲视群雄更值得玩味。

下次遇到爱说“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的同事,不妨换个视角观察:他的“目无余子”是源自真才实学,还是虚张声势?真正的能力者如苏东坡,既能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词句,也能在《赤壁赋》中感慨“寄蜉蝣于天地”。这种收放自如的境界,或许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