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dèng xīn hài
成语解释:见“目眐心骇”。
成语出处:《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恐时
繁体字形:目瞪心駭
英文翻译:Astonished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瞪:1.用力睁大(眼):他把眼睛都瞪圆了。2.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老秦瞪了她一眼,嫌她多嘴。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骇:惊吓;震惊:惊涛骇浪。骇人听闻。
“目瞪心骇”这个词,乍一听像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其实用来形容极度震惊的状态再贴切不过。比如,当一个人突然看到多年未见的亲人出现在家门口,那一瞬间的表情和心情,就能用“他站在原地,目瞪心骇,连手里的杯子摔碎了都没察觉”来描述。
为什么这个词能让人立马联想到画面感?关键在于它同时调动了“眼睛”和“内心”的冲击力——瞪大的眼睛是外在反应,震撼的内心是情绪内核。比如同事熬夜做的方案被客户全盘否定时,他“嘴唇微张、目瞪心骇”的样子,比单纯说“他很惊讶”更有代入感。
生活中这类场景其实不少见。比如第一次坐过山车的游客,在急速俯冲的瞬间,会不自觉地“双手紧抓扶手,目瞪心骇地尖叫”;又或是新手父母看着婴儿第一次翻身成功时,“两人对视一眼,目瞪心骇后突然笑出了声”。这些例子都说明,这个词不仅能描述负面冲击,也能表现惊喜交加的复杂情绪。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和“目瞪口呆”有什么区别?个人认为,“目瞪心骇”更强调内心受到的震动层级。比如看到朋友在车祸中死里逃生,用“他目睹全程后目瞪心骇,整整十分钟说不出话”会比“目瞪口呆”更能体现心理冲击的持续性。
有趣的是,这个词还能用在非现实的场景里。比如描述科幻电影中人类第一次见到外星生物:“那荧蓝色的触须从舱门探出时,所有人目瞪心骇,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这种虚实结合的用法,反而让虚构情节显得更真实可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目瞪心骇”的时刻。社交媒体上反转的新闻、工作中突如其来的变动、甚至是孩子成长中的意外表现——或许学会用这个词精准捕捉那些震撼瞬间,本身就是对抗麻木生活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