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luàn jīng mí
成语解释: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成语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对事物的看法
繁体字形:目亂精迷
英文翻译:Bewilderment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精:1.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精盐。2.提炼出来的精华:酒精。鱼肝油精。3.完美;最好:精彩。精益求精。4.细(跟“粗”相对):精密。精确。精巧。工艺精。5.机灵心细:精明。精干。这孩子比大人还精。6.精通:博而不精。精于针灸。7.精神;精力:聚精会神。精疲力竭。8.精液;精子:遗精。受精。9.妖精:修炼成精。10.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精瘦。雨把衣服淋得精湿。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看到「目乱精迷」这个成语,你可能会疑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成语原本是「目乱睛迷」,形容眼前事物纷杂,让人眼花缭乱、失去判断力。比如走进一家大型超市,货架上堆满包装各异的商品,促销广告此起彼伏,这时候很多人就会产生「目乱精迷」的体验。
有人问:这种状态对生活有什么实际影响?举个真实例子——小张想买瓶洗发水,面对二十多个品牌的不同功效宣传,他花了半小时反复比对,最后反而随便抓了一瓶走人。这种「选择过载」现象,正是「目乱精迷」的现代写照。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现在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信息爆炸时代,商家都在用更炫目的方式争夺注意力。就像打开短视频平台,五秒内闪过美食、新闻、搞笑片段,手指不断上划却记不住任何内容,这种碎片化刺激正悄悄降低我们的专注阈值。
如何避免被「目乱精迷」困住?有个简单方法:先明确核心需求。比如装修房子时,提前确定「储物功能优先」或「视觉效果为主」,面对五花八门的家具设计时就能快速过滤无效选项。这个方法我亲自实践过,至少节省了60%的决策时间。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古代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观,比如《徐霞客游记》中「峰峦叠翠,令人目乱睛迷」。而如今更多体现在数字世界里,刷社交平台时各种信息流瀑布般倾泻而下,恰似古人面对群山时的震撼与迷失。这种古今意境的对照,恰恰说明人类面对庞杂信息时的反应始终相通。
下次当你感觉被各种信息包围得喘不过气时,不妨放下手机做个深呼吸。记住,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来不需要靠喧哗夺人眼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往往安静地挂在最不起眼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