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ng
  • mǐ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èng dé bù mǐn

成语解释:盛德:美盛的品德;泯:灭。美盛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

成语出处: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盛惪不泯

英文翻译:Shengde never dies

盛德不泯的意思

盛:[shèng]1.兴盛;繁盛:全盛时期。桃花开得很盛。2.强烈;旺盛:年轻气盛。火势很盛。3.盛大;隆重:盛会。盛宴。4.丰富;丰盛:盛馔。5.深厚:盛情。盛意。6.普遍;广泛:盛行。盛传。7.用力大;程度深:盛赞。8.姓。[chéng]1.把东西放在容器里:盛饭。缸里盛满了水。2.容纳:这间屋子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泯:消灭;丧失:泯灭。泯除成见。

成语评论

盛德不泯”这个词听起来文雅,但它的内涵其实很接地气。比如一位老教师退休后坚持免费辅导社区里的孩子,二十年如一日。有人问:“您图什么呢?”她摆摆手说:“知识传下去,比什么都值。”这种不计回报的坚持,不就是盛德不泯的生动写照吗?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打动人。某地遭遇洪水时,个体户老王开着自家卡车连夜转移了三十多名被困村民。事后记者采访,他只说了句:“这时候不搭把手,还算人吗?”普通人朴素的道德选择,恰恰印证了盛德不泯的生命力——善举不需要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讲究效率,盛德不泯会不会过时?”其实恰恰相反。就像杭州图书馆坚持向流浪者开放阅览室,馆长的回应很实在:“读书的权利不分贵贱。”这种跨越阶层的尊重,反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疫情期间自愿接送医护人员的网约车司机、主动帮邻居买菜的青年志愿者,这些自发的善意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张温暖的道德网络。他们可能不知道“盛德不泯”这个成语,却用行动诠释着它的真谛——善行的价值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衰减。

要说最触动我的,是那些默默传承手艺的非遗匠人。有位竹编老艺人,明知赚不到钱,仍手把手教徒弟:“不能让老祖宗的智慧断在我手里。”这种文化坚守里的责任感,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盛德不泯不是空中楼阁,它就藏在普通人对初心的坚守里。

当代社会虽然节奏快,但善意从未缺席。就像最近爆红的“爱心冰柜”,最初只是小商铺老板给环卫工人准备的免费饮水,后来演变成全城接力。这种自发生长的善意,证明盛德不泯的本质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千万人日常选择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