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án lóng zhī pǐ
成语解释: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成语出处:《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小名盘龙,好赌博,每次下注达数百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繁体字形:盤龍之癖
英文翻译:excessive fondness of gambling
盘:1.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盘。菜盘。托盘。2.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盘。棋盘。算盘。磨盘。3.回旋,回绕,屈曲:盘旋。盘桓。盘剥(辗转剥削)。盘曲。盘亘。盘郁(曲折幽深)。盘根错节。4.垒,砌:盘灶。盘炕。5.仔细查究:盘问。盘驳。盘察。盘查。盘货。盘算(细心打算)。6.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盘。收盘。7.转让(工商企业):出盘。招盘。受盘。8.搬运:盘运。9.量词:一盘磨。10.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癖:癖好;嗜好:烟癖。洁癖。嗜酒成癖,于健康不利。
“盘龙之癖”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比如有人沉迷收藏古董,家里堆满瓶瓶罐罐,甚至借钱也要买,这就叫“盘龙之癖”。这种痴迷可能让人忽略生活其他方面,比如家人、健康,甚至陷入经济困境。
为什么叫“盘龙之癖”呢?据说“盘龙”暗指龙蜷缩不动的姿态,隐喻人困在自己的执念里无法抽身。比如有人追星成瘾,省吃俭用只为买演唱会门票,甚至影响工作——这不就像龙被自己的尾巴缠住,动弹不得吗?
但痴迷一定是坏事吗?我倒觉得要看程度。比如程序员熬夜写代码,如果是因为热爱技术并取得突破,这种专注反而值得敬佩。但若因此长期失眠、疏远亲友,就需要警惕了。关键在“癖”字的分寸感——是把兴趣当调味剂,还是让它成了生活的全部?
有个真实案例:某游戏主播连续直播30小时导致昏厥送医。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说这是敬业,医生却说这是拿命换钱。这恰好展现了“盘龙之癖”的争议性——强烈的热爱可能成就事业,也可能变成自我伤害的利刃。
现代人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吗?手机推送、短视频算法都在争夺注意力。有人刷手机到凌晨三点,明知伤眼却停不下来,这种新型“盘龙之癖”正在悄悄蔓延。或许我们可以学学古人智慧:定期给自己“解盘龙”的时间,比如周末强制断网,让生活恢复弹性。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件事越来越痴迷时,不妨问问——是你在掌控兴趣,还是兴趣在掌控你?就像放风筝,线攥在手里才能飞得又高又稳,若松手任其乱飘,最终可能挂上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