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án gēn wèn dǐ
成语解释: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四回:“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诸事并不留心,究竟见闻不广,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典故,久已告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同“盘根究底”
繁体字形:盤根問底
英文翻译:cross-examine details
盘:1.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盘。菜盘。托盘。2.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盘。棋盘。算盘。磨盘。3.回旋,回绕,屈曲:盘旋。盘桓。盘剥(辗转剥削)。盘曲。盘亘。盘郁(曲折幽深)。盘根错节。4.垒,砌:盘灶。盘炕。5.仔细查究:盘问。盘驳。盘察。盘查。盘货。盘算(细心打算)。6.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盘。收盘。7.转让(工商企业):出盘。招盘。受盘。8.搬运:盘运。9.量词:一盘磨。10.姓。
根:1.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2.比喻子孙后代:这孩子是他们家的根。3.(根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根。舌根。墙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根。寻根。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知根知底。5.根本地;彻底:根究。根治。根绝。6.依据;作为根本:根据。无根之谈。7.用于细长的东西:两根筷子。一根无缝钢管。8.方根的简称。9.一元方程的解。10.姓。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抵”,达到。[de]同“的”。
盘根问底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对一件事物追根究底,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真相。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最近公司业绩突然下滑?”如果只是回答“市场环境不好”,可能就浮于表面;而真正盘根问底的人会继续追问:“具体哪些产品线受影响?客户反馈有何变化?内部流程有没有漏洞?”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孩子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父母若回答“本来就这样”,可能浇灭好奇心;但如果用光的散射原理耐心解释,就是在传递“探索本质”的思维习惯。这种态度在工作中尤其重要——某次团队项目延期,表面看是进度管理问题,深究后发现其实是跨部门沟通机制存在长期缺陷。
有人可能会问:凡事都要刨根问底,会不会活得太累?这其实需要智慧。就像考古学家挖掘遗址,既要用刷子细心清理土层,也要懂得在适当深度停手避免破坏文物。工作中遇到客户投诉,既要找出系统性问题,也要权衡解决成本。个人认为,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盘根问底的能力反而能帮我们穿透噪音,抓住事物间的隐藏关联。
举个实际应用场景:朋友推荐某款保健品,号称能“增强免疫力”。如果具备盘根问底的意识,就会查阅临床试验数据、对比成分表、咨询专业医师,而不是轻信广告词。这种思维模式不仅能避免上当,更能培养独立判断力。就像炒菜时想知道“火候”的奥秘,老厨师可能会说:“别盯着计时器,观察油面泛起鱼眼泡时的声音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追问的出发点应该是求知欲而非固执己见。曾见过两个工程师争论技术方案,一个不断追问“这个参数设定的依据是什么”,另一个则反复强调“以前都这么做的”。前者在追问中发现了更优解,后者却困在经验主义里。这让我想到:盘根问底就像给思维安装探照灯,照亮的不仅是答案,更是寻找答案的路径。
培养这种习惯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读完新闻问“消息源是否可靠”,购物时思考“这个定价策略背后的逻辑”。当别人说“这就是规矩”时,不妨温和地问句:“当初为什么定这个规矩呢?”或许能发现改进空间。毕竟,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那些藏在表象下的盘根错节,往往藏着改变现状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