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yuē bǎi pàn
成语解释: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反复无信,百约百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没有信用
繁体字形:百約百叛
英文翻译:A hundred rebels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约:[yuē]1.提出或商量(须要共同遵守的事):预约。约定。约期。约好五点钟见面。2.邀请:特约。约请。约他来。3.约定的事;共同订立、须要共同遵守的条文:践约。条约。和约。有约在先。4.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拘束:约束。制约。5.俭省:节约。俭约。6.简单;简要:由博返约。7.大概:大约。约计。约数。年约十七八。约有五十人。8.约分:5/10可以约成1/2。[yāo]用秤称:约一斤肉。约一约有多重。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叛:背叛:叛贼。叛匪。反叛。众叛亲离。离经叛道。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唠唠“百约百叛”这个成语。说白了,它形容的是那种反复无常、多次立约又多次背叛的人。比如你有个朋友,每次约好周末聚餐,结果临时总放你鸽子——第一次说加班,第二次说感冒,第三次干脆不接电话,这就有点“百约百叛”那味儿了。
等等,这种人为啥要反复违约呢?咱们不妨举个职场例子:小王入职时拍胸脯保证完成季度目标,结果第一个月就推脱资源不足,第二个月甩锅给同事,最后干脆跳槽跑路。说白了,这类人要么能力不足硬撑面子,要么压根没把承诺当回事。
嘿,您猜怎么着?这种情况古代就有原型!《三国演义》里吕布就是个典型,先投靠丁原又杀丁原,再投董卓又刺董卓,活脱脱的“百约百叛”代言人。不过话说回来,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反而更隐蔽了——比如某些商家搞的“终身保修”承诺,结果客户真要维修时,客服电话永远占线。
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咱们自己怎么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呢?老话说得好,承诺前先掂量掂量。就像我邻居张大妈,她从来不说“明天准帮你修水管”,而是“我尽量找师傅问问”。您别说,这种实在人反而更让人信任。
要我说啊,现在社会节奏快得像坐高铁,但诚信这东西就像铁轨,缺了准要翻车。见过太多创业公司前期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产品根本没法用。其实倒不如学学街角修鞋的老李头,三十年来从不发传单,就靠回头客养活——这大概就是“少约少叛”的魅力吧。
说到底,“百约百叛”背后反映的是信任危机。就像去年社区团购火爆时,某些平台承诺次日达却总延迟,用户流失得比退潮还快。反观楼下小卖部王叔,虽然只说“尽量进货”,但答应的事从没掉过链子。您看,真诚这玩意儿,有时候比漂亮话管用多了。
最后扯句实在的,咱老祖宗造这个成语可不是为了数落人,而是提醒咱们:信誉就像存钱罐,每次守约就是往里投硬币,违约就是在罐底凿窟窿。等真需要帮助的时候,别怪别人不掏钱救急——毕竟谁的钱罐漏了底,大伙儿都看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