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ǎi huì yī cí

成语解释: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众口一词

繁体字形:百喙一詞

英文翻译:The word "baibeak"

百喙一词的意思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喙:1.鸟兽的嘴。2.借指人的嘴:百喙莫辩。无庸置喙(无须插嘴)。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词: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百喙一词”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有点懵,但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一群人异口同声、意见完全一致的样子。比如公司开会时,老板刚提了个新方案,底下人立马齐刷刷举手:“这主意绝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百喙一词”现场嘛!

等等,为啥会这样呢?难道大家真想到一块儿去了?其实啊,有时候是领头人太有威信,大家习惯性附和;也有可能是方案确实戳中了所有人的痛点。就像上周我们小区讨论垃圾分类,平时吵得不可开交的邻居们突然集体举手通过,为啥?因为谁都受不了楼下垃圾桶的酸臭味啊!

不过话说回来,“百喙一词”真是好事吗?举个反例,上次朋友拉我投资个“稳赚不赔”的项目,群里二十多号人天天刷屏说靠谱。结果你猜怎么着?三个月后项目黄了,群里安静得像被拔了网线。所以说啊,当所有人都说同一句话时,咱们反而得留个心眼。

你发现没?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表面和谐”的场景。就像我妈参加的广场舞队,明明有人跳得同手同脚,但每次领队问意见,阿姨们永远笑眯眯地说“特别好”。要我说啊,这种“假性共识”反而容易掩盖问题,倒不如坦诚点提建议来得实在。

说到底,“百喙一词”就像把双刃剑。它能快速推动决策,但也可能让人忽略不同声音。下次再遇到大家异口同声的情况,不妨学学我同事老张的绝招——慢悠悠来一句:“这事儿吧…我倒是有点不同想法。”保准能让场面瞬间清醒!

对了,别以为这成语只能用在严肃场合。上周闺蜜群里约火锅,平时挑嘴的姐妹突然集体喊“吃鸳鸯锅”,原因特实在:有人刚拔了智齿。你看,这种暖心版的“百喙一词”,不也挺有意思的吗?生活嘛,本来就是既有整齐划一,又有七嘴八舌才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