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成语解释: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以静制动
繁体字形:百動不如一静
英文翻译:It's better to be still than moving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静:1.安定不动(跟“动”相对):静止。安静。风平浪静。静静的湖水。2.没有声响:寂静。清静。傍晚,公园里很静。3.使平静或安静:静下心来。请大家静一静。4.姓。
你瞅瞅,这成语“百动不如一静”到底是啥意思啊?举个栗子,隔壁老王天天琢磨着跳槽涨工资,简历投了百八十份,结果越折腾越焦虑。最后他心一横,干脆静下心来学了个新技能,嘿,不到半年就被猎头挖走了!说白了,有时候乱扑腾不如稳坐钓鱼台。
有人可能问:“那啥时候该静,啥时候该动呢?”哎,这得看情况!比如炒股,行情跌得亲妈都不认识的时候,你非要频繁操作,大概率亏得裤衩都不剩。但要是能忍住手,先观察市场动向,反而能等到抄底的好机会。就像老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手痒赚不到大铜钱。”
不过您可别误会啊,这可不是叫人躺平摆烂!前阵子我表妹考研,天天焦虑得跟热锅蚂蚁似的。后来她给自己定了每日学习计划,雷打不动执行三个月,最后稳稳上岸。您看,这种“静”其实是带着脑子的坚持,和躺平压根不是一码事。
要说现代人最容易犯的毛病,那肯定是“多动症”晚期。手机五分钟刷一次,工作三分钟切个页面,结果效率反而更低。这时候不妨试试“静模式”——关掉通知泡壶茶,专注做件事半小时,保准比瞎忙活强十倍。咱老祖宗的智慧,放今天照样好使!
最后唠句实在的:生活就像煮老火汤,大火猛攻容易糊锅,文火慢炖才出滋味。您要是觉得最近干啥都不顺,不妨试试“静”字诀。当然啦,该出手时还得出手,关键是把握那个火候,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