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ái
  • míng
  • j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ái là míng jīng

成语解释: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成语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比喻屡试不中

繁体字形:白蠟明經

英文翻译:White wax Ming Jing

白蜡明经的意思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蜡:[là]1.动物、植物所产生的,或石油、煤、油页岩中所含的油质,常温下多为固体,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作防水剂,也可做蜡烛。2.蜡烛:点上一支蜡。[zhà]古代一种年终祭祀。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成语评论

哎哟喂,这"白蜡明经"的成语可有点意思!大伙儿可能纳闷了:这白蜡和经书能扯上啥关系?说白了,这成语说的是文章写得花里胡哨却没啥真材实料。就像咱们现在常说的"漂亮话一箩筐,干货没半两",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举个栗子哈,张三给老板写的年度总结里堆砌了"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十几个成语,结果数据统计错漏百出。这不就是典型的白蜡明经嘛!您瞧,再华丽的辞藻要是没真本事撑着,可不就跟蜡做的经书似的——太阳一晒就露馅儿。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怎么分辨是不是白蜡明经呢?咱得抓住关键——看内容能不能经得住推敲。好比说李四的论文里引用了二十多本古籍,结果导师一问具体出处就支支吾吾。您说这样的学问,可不就是蜡做的经书遇着三伏天?

不过话又说回来,适当的文采还是得有的。就像咱老祖宗说的"文质彬彬",形式和内容得两头兼顾。我自个儿写东西就常犯嘀咕:这段比喻会不会喧宾夺主?那个排比句有没有画蛇添足?说到底,写作就跟做菜一个理儿——摆盘再漂亮,味道才是硬道理。

现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白蜡明经的现象反倒越来越常见。您瞅瞅那些个带货文案,动不动就"革命性突破""颠覆性创新",实际到手的产品可能连说明书都印错字。不过咱们读者也不是吃素的,多看几次套路自然就门儿清了。

要我说啊,文字创作就像打太极,得讲究个虚实结合。该实打实的数据别含糊,该渲染气氛的修辞也别吝啬。毕竟咱们老祖宗造这个成语,不就是为了提醒后人别只顾着表面功夫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得嘞,记住这茬儿,往后看文章写材料心里就有谱啦!

"白蜡明经"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