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ái
  • bái
  • zhū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ái bái zhū zhū

成语解释: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

成语出处:唐 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颜色

繁体字形:白白朱朱

英文翻译:White Zhu Zhu

白白朱朱的意思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朱:[zhū]1.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2.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 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朱:[zhū]1.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2.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 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成语评论

哎哟,你别说,“白白朱朱”这成语乍一听还挺有意思的,但具体是啥意思呢?别急,咱们先拆开看。白是白,朱是红,叠字一加,整个画面就活灵活现了——说白了,就是形容颜色鲜艳、花花绿绿的景象。比如春天来了,公园里“白白朱朱”开满桃花杏花,远远看去像打翻的颜料盘,多热闹!

等等,这成语是不是有点冷门?其实它最早出自《诗经》,后来被用来形容繁华或混杂的场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菜市场里阿姨们的围裙“白白朱朱”,配上摊位上五颜六色的蔬菜,哎呀,烟火气直接拉满!不过要注意啊,现在更多人会用“万紫千红”这类词,“白白朱朱”反而像藏在老相册里的旧照片,自带复古滤镜。

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要问:这和“五颜六色”有啥区别?嘿,问得好!我觉着吧,“白白朱朱”更强调红白两种主色调的交错,比如婚礼现场的红毯白纱,或者过年贴的春联配雪景,那种对比强烈的美感,可不是随便换个词就能替代的。不信你品,你细品!

突然想到个有趣的用法:要是朋友穿红白配色的衣服,你夸她“今天穿得白白朱朱,真精神”,绝对比说“挺好看”更有记忆点。不过话说回来,语言本来就是活的嘛,咱得跟着时代走。现在年轻人更爱说“多巴胺配色”,但偶尔拽个老词儿,反而显得特有文化范儿,你说是不?

对了,我最近发现这成语还能用来形容生活状态。比如有人既要忙工作(白领衬衫),又要顾家庭(红火灶台),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白白朱朱”嘛!不过咱得学学调色盘,把不同颜色调和好了,日子才能过得既鲜明又不杂乱。哎,你别说,老祖宗的智慧还真是藏在字缝里呢。

最后唠句实在的: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对了地方才出彩。下次见到色彩丰富的场景,别光会“哇塞”,试试“白白朱朱”,说不定能解锁新体验。毕竟生活嘛,就是要红红火火、清清爽爽地过,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白白朱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