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òu
  • léng
  • l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òu gǔ léng léng

成语解释: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消瘦

繁体字形:瘦骨棱棱

英文翻译:Bony angularity

瘦骨棱棱的意思

瘦:1.(人体)脂肪少;肉少(跟“胖、肥”相对):面黄肌瘦。他近来瘦了。2.(食用的肉)脂肪少(跟“肥”相对):这块肉太肥,我要瘦点儿的。3.(衣服鞋袜等)窄小(跟“肥”相对):裤子做得太瘦了,可以往肥里放一下。4.(地力)薄;不肥沃:瘦田。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棱:[léng]1.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接的部分:见棱见角。桌子棱儿。2.物体上条状的突起部分:瓦棱。眉棱。搓板的棱儿。[lēng]见〖刺棱〗、[líng]穆棱(Mùlíng),地名,在黑龙江。

棱:[léng]1.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接的部分:见棱见角。桌子棱儿。2.物体上条状的突起部分:瓦棱。眉棱。搓板的棱儿。[lēng]见〖刺棱〗、[líng]穆棱(Mùlíng),地名,在黑龙江。

成语评论

瘦骨棱棱”这个成语,光看字面就能感受到画面感——瘦得骨头都凸出来了。比如:“路边那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衣衫单薄,瘦骨棱棱的肩膀在寒风中微微发抖。”这里不仅描述了外貌,还悄悄传递出生活艰辛的感觉。

问题来了:瘦骨棱棱只能用来形容人吗? 当然不是!比如写动物也可以:“那只流浪狗瘦骨棱棱的,肋骨清晰可见,却依然用湿漉漉的眼睛望向路人。”你看,这个词能传递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有人问: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太夸张? 其实要看场景。比如描写长期患病的人或灾荒年代的群体,用“瘦骨棱棱”反而能精准传达生存状态。比如:“照片里灾区的孩子们瘦骨棱棱的四肢,让所有看到的人心头一紧。”

我个人觉得,这个词特别适合需要引发共情的场景。去年在山区支教时,看到教室窗户破了个大洞,孩子们裹着不合身的旧棉袄写字,当时脑海里直接蹦出“瘦骨棱棱的教室”这个比喻——虽然建筑物没有骨头,但那种摇摇欲坠的脆弱感立刻具象化了。

延伸思考:瘦骨棱棱只能表达负面含义吗? 未必。比如健身圈有人调侃:“增肌三个月,脱脂后还是瘦骨棱棱,看来得换个训练计划。”这里反而带着自嘲的幽默感,语境一变,情感色彩就不同了。

要注意的是,这个词自带画面冲击力,使用时要避免过度堆砌。比如同时用“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就会显得重复。好的描写就像素描,找准最突出的特征勾勒几笔就够了。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汉语里“棱棱”本指物体尖锐的棱角,后来被用来强化“瘦”的视觉感,这个演变过程特别有趣。下次看到这个词,不妨留意它带来的不仅是瘦弱感,还有某种倔强坚硬的质地——就像干枯的树枝,脆弱中藏着生命力。

瘦骨棱棱的造句

  1. 造句 群雄放目望去,那人长得一副鼠相,瘦骨棱棱,一张老脸看起来就象是风干的橘子皮,群雄却都不认识。
  2. 造句 这只脚也是瘦骨棱棱的,只是被煮了许久,开水泡发了,显得肿涨一些,老太太将脚塞到嘴里,咬得咯咯带响,这声音让人听了,全身发寒。
  3. 造句 老头子伸出瘦骨棱棱的手,想一把棰住我I我敏捷地一眺,闪过身子,他踉跄失步,一下子栽倒了,袅子径直撞在梯级上,直71挺挺地倒在那里。
  4. 造句 低头看看自己的手背,瘦骨棱棱,黑色的血管,血液循环,已经有些酒分子在运行,没有电,没有特异功能,你为什么一触即跑呢?他很想问问那条狗。
  5. 造句 荒山野岭之间,一个瘦骨棱棱的孩童黯然西去,凄凄惶惶,说不尽的孤单寂寞。
  6. 造句 独狼扫了一眼那个发话的青年,一双小眼睛,瘦骨棱棱,那熊样儿还想跟咱们玩刀枪,一陈风也会把人吹走!“小孩子打架可不好呀!”。
  7. 造句 田七见他手提酒坛,面颊瘦骨棱棱,不禁怒气上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