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òu yáng bó shì
成语解释: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瘦羊博士
英文翻译:Dr. thin sheep
瘦:1.(人体)脂肪少;肉少(跟“胖、肥”相对):面黄肌瘦。他近来瘦了。2.(食用的肉)脂肪少(跟“肥”相对):这块肉太肥,我要瘦点儿的。3.(衣服鞋袜等)窄小(跟“肥”相对):裤子做得太瘦了,可以往肥里放一下。4.(地力)薄;不肥沃:瘦田。
羊:[yáng]1.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2.姓。[xiáng]古同“祥”,吉祥。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瘦羊博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是“饿瘦的羊”和“学问高深的人”,组合起来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钻研或奋斗的人。比如有人会说:“老张这两年创业,真成了瘦羊博士——办公室租在郊区,团队就三个人,但硬是把产品做到了行业前三。”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这和“苦中作乐”有什么区别?关键就在“持续深耕”这个动作上。前者强调在匮乏中保持专业追求,后者更偏向心态调节。举个生活化的例子:邻居王阿姨退休后拿着每月两千块的养老金,却自费报班学国画,每周坐两小时公交去听课,社区里都笑称她是“老年大学的瘦羊博士”。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个成语在90后、00后群体中使用时,常带点自嘲的幽默感。比如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发帖:“图书馆抢不到座,宿舍断电还赶论文,本瘦羊博士的毕业论文怕是要在厕所隔间诞生了。”这种用法既承认现实困境,又透露出不服输的劲头。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看看科研领域就知道了。某实验室助理曾透露:“我们组经费紧张到连试剂都按滴计算,但导师带着我们反复优化实验方案,去年居然在《自然》发了文章。”这种在限制中找突破的能力,恰恰是创新最重要的催化剂。
不过也要注意边界。我见过创业者把“瘦羊博士”当盲目坚持的借口,团队半年发不出工资还说“这是在磨练心性”。个人认为,真正的瘦羊博士应该像沙漠植物——在缺水环境里长出更深根系,而不是假装不需要水分。
下次遇到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不妨换个角度:资源有限是不是反而逼我们更专注?就像用手机备忘录写作的网文作者,反而因为没法反复修改养成了落笔成章的节奏感。限制条件有时候真能打开意想不到的通道,这大概就是“瘦羊博士”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