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ú
  • léi
  • tú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í niú léi tún

成语解释: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杜兰斯哇人,撒逊人等,亦随其所敌视之马哥耶族,同成灰烬。瘠牛羸豚,坐待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瘠牛羸豚

英文翻译:Poor cattle and poor porpoises

瘠牛羸豚的意思

瘠:1.身体瘦弱。2.(土地)不肥沃:瘠薄。瘠土。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羸:1.瘦:羸弱。羸瘦。2.疲劳:羸惫。羸顿。3.姓。

豚:小猪。也泛指猪。

成语评论

瘠牛羸豚”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观——字面意思是“瘦弱的牛和虚弱的小猪”,用来比喻力量不足或处境艰难的事物。比如我们可以造这样一个句子:“公司刚起步时像瘠牛羸豚,资源有限却硬着头皮开拓市场。”这样一说,是不是立马能感受到那种“勉强支撑”的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牛和猪来比喻?其实这背后藏着农耕文化的影子。牛代表生产力,猪象征生活资源,两者都虚弱了,说明整体状态岌岌可危。比如古代遇到灾年,老百姓常说“田里无收成,家中无存粮,真成了瘠牛羸豚”,既形象又扎心。

放到今天,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比如一个创业团队,初期人手不足、资金紧张,但依然咬牙坚持开发产品。这时候用“瘠牛羸豚”来形容,既能体现他们的困境,又暗含“潜力待爆发”的乐观预期——毕竟瘦弱的牛养壮了照样能耕田嘛!

我个人的观点是:现代人其实更需要这种“正视脆弱”的智慧。承认自己的局限不等于认输,反而能帮助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精准地发力。就像健身时如果某个部位力量弱,反而应该重点训练它,而不是逃避。

最后留个小思考:你身边有没有看似“瘠牛羸豚”、实则充满韧性的人或事?试着用这个成语描述他们,或许能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

"瘠牛羸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