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án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指中风昏迷。也形容一心贪图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成语出处:鲁迅《热风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痰迷心竅
英文翻译:blinded judgment
痰: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当肺部或呼吸道发生病变时分泌量增多,并含有某些病原体,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窍:1.窟窿:七窍。2.比喻事情的关键:诀窍。窍门儿。一窍不通。
说到“痰迷心窍”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它原本是中医术语,比喻人被某种执念或错误想法蒙蔽,导致行为失常。比如有人沉迷网络游戏,熬夜通宵不理会工作,朋友劝他:“你这是痰迷心窍了吧?该回归现实了。”这样的用法既生动又带点幽默感。
为什么用“痰迷心窍”而不用其他词?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就像喉咙被异物堵住,呼吸不畅,暗喻思维被负面情绪占据。比如电视剧里常见的桥段:反派角色因嫉妒发狂,旁人摇头叹息:“他这是痰迷心窍,听不进劝了。”短短四个字,比“鬼迷心窍”多了份医学隐喻的趣味。
记得去年有个新闻,某公司高管被曝挪用公款买彩票,记者采访时同事评价:“他平时挺精明,这次真是痰迷心窍。”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人在压力下容易产生非理性决策,成语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普遍的人性弱点。用现代眼光重新诠释传统词汇,往往能碰撞出新的理解火花。
如何在生活中活用这个成语?试着把它当作温和的提醒。比如朋友为减肥过度节食,可以说:“别让减肥这事痰迷心窍,健康最重要。”既避免了说教感,又传递了关心。不过要注意语境,这个成语略带贬义,使用时需把握好分寸。
有趣的是,如今年轻人开始创造性地改编成语。我曾在社交媒体看到网友调侃:“当代人三大症状——WiFi断连痰迷心窍,手机没电六神无主,快递迟到心急如焚。”这种新旧文化的碰撞,让传统语言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后分享个小观察:当人们用“痰迷心窍”形容他人时,往往带着“旁观者清”的视角。但反观自身,谁没有过被某种执念牵着鼻子走的时刻呢?或许下次感到焦虑或固执时,不妨用这个词给自己提个醒,保持清醒认知。